第39部分(第2/4 頁)
你看看我這個無名小卒的厲害!
【東昌決戰】
朱棣帶領著他的精銳部隊來到了東昌,開始了與盛庸的決戰。正如他所料,盛庸的軍隊中騎兵既不多也不精,但這些士兵卻裝備了另一種武器——火器和弓弩。
盛庸深知,要在騎兵對沖中戰勝朱棣,無異於痴人說夢,於是他發揮了自己的特長,大量裝備了火器和弓弩,為了增加殺傷力,他還命人在弓弩的箭只上塗抹了毒藥,不給北軍負傷後等救護車的時間,務必做到一擊必殺。
朱棣看見這個陣勢,終於明白了來者不善,但箭在弦上,不得不發,就看是你的弓弩快,還是我的精騎快吧!
在一聲號令之下,朱棣親自率領騎兵攻擊,如以往一樣,他選擇的攻擊方向還是盛庸軍的左翼,但在他全力攻擊之下,左軍竟然巋然不動。朱棣反覆衝擊,卻毫無效果。
朱棣的這一招實在是老掉牙了,盛庸對此早有準備,他不但派重兵保護自己的左翼,還設計了一個朱棣做夢也想不到的圈套。他決定將計就計,利用朱棣的這一進攻特點徹底的擊敗朱棣。
進攻失敗的朱棣及時調整了軍隊部署,他決定改變突破口,以中央突破戰術攻擊盛庸中軍,以求獲得全線擊潰之效。他重整了部隊,轉移到了中軍方向,準備發起一次致命的攻擊,但他預料不到的是,當他威風凜凜的整肅隊伍準備進攻時,他和他的部隊已經站在了盛庸的麻袋口上。
很快,朱棣率領他的騎兵發動了最大規模的進攻,如他所料,盛庸的中軍一觸即潰,紛紛向後逃散,朱棣大喜,發動全軍追擊敵人。可是他的追擊沒有持續多久,朱棣就驚奇的發現,越往裡突進,南軍的人數越多,而且他們並不像是逃散計程車兵,手中都拿著火器和弓弩。正瞄準著自己的軍隊。
一個念頭瞬間閃過朱棣的腦袋,“上當了!”
這正是盛庸的計劃,他料定朱棣左翼攻擊失敗後會轉而攻擊中軍,便設下陷阱,遇朱棣攻擊時安排中軍後撤,待其進入包圍圈後再進行合圍發動進攻。
朱棣又一次陷入了危機之中,這一次他不可能如白溝河之戰那樣去欺騙敵軍主帥了。盛庸不是李景隆,而且朱棣已經成為囊中之物,他這次就是把馬鞭揮斷,也不會再有任何效果了。
【救兵】
此時在包圍圈外,還聚集著朱棣的大批士兵,但由於主帥被圍,大家都不知所措,經驗告訴我們,關鍵時刻總是有英雄人物出現的。這次充當英雄的是朱能。
他緊跟朱棣攻擊南軍,但在一片眼花繚亂的陣法變換之後,他發現自己把主帥給丟了,這還了得,再不把人找到,全軍就有崩潰的危險!
當他得知朱棣已被包圍時,立刻率領自己的親兵向南軍包圍圈猛衝,此人實在是少有的勇猛忠義之人,也出了名的不要命,之前他曾有過帶領三十餘人追擊數萬大軍的光輝記錄。這一次他也沒有讓朱棣失望,左衝右突之後,他居然在亂軍中找了朱棣,並和他一同衝出重圍。
此時遠處指揮的盛庸怒不可遏,他沒有想到自己花心思設計的圈套居然還是被朱棣跳了出去,既然朱棣已經逃走了,那就去攻擊北軍士兵,一個也不要讓他們溜走!
所謂有失必有得,盛庸設定的圈套雖然沒有能夠套住朱棣,卻套住了另一個人。
朱棣被包圍之後,最為著急並不只是朱能一人,張玉也是其中之一。他是公認的朱棣手下第一大將,在以往的戰役中,他身先士卒,居功至偉。朱棣也與他交誼深厚,眼見自己敬愛的領導被陷了進去,張玉也效法朱能,拼命衝進包圍圈。
經過奮死拚殺,張玉終於衝了進去,但他看到的不是朱棣,而是死神的笑容。
此時朱棣已經被朱能救走,而殺紅了眼的南軍士兵眼看著到手的鴨子飛了,正想找個人發洩一下,而張玉的出現正好滿足了他們的願望。於是眾人一擁而上,人手一刀,把張玉砍成肉醬。此時以往被朱棣追著跑的將領們都意識到,有怨報怨,有仇報仇的時候到了。他們不需要盛庸的動員,拼命追殺落水狗,北軍隨即一潰不可收拾。
第三十章 離勝利只差一步
所謂屋漏偏逢連夜雨,破鼓總有萬人捶,在這全軍敗退之時,偏偏朱棣的另一個剋星平安又率部趕到,與盛庸合兵一處,追著朱棣跑,一生幾乎從未打過敗仗的朱棣就這樣敗在了一個無名小卒的手上。
東昌之戰成就了盛庸的名聲,他不畏強敵,敢於憑藉自己的勇氣和意志挑戰當時最優秀的將領朱棣,從某種意義上說,正是他打破了朱棣不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