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部分(第4/4 頁)
【明宣宗朱瞻基】
朱瞻基是個好皇帝,不是小好,是大好。
他勤於政事,恢復生產(不要怪我說廢話,好皇帝都是差不多的),關心民間疾苦,他經常去民間私訪,但絕對不是乾隆皇帝那種下江南的方式,他微服出訪,不講排場,不向地方攤派,不給地方增加負擔,每次只帶侍衛出行。
有一次,他去給父親上墳(遏陵),回來時路過昌平(今北京昌平區),看到農田裡有幾個老農在很辛勤地幹活,類似這種的勞動模範皇帝自然十分喜歡,他便叫身邊侍衛叫了一個農民過來問話,詢問為何他們如此勤勞耕作,估計這位農民不知道他的身份,於是皇帝得到了一個自己絕對想不到的答案。
農民回答他:我們春天耕種,夏天耕耘,秋天才能收稻子,如果任何一個時候偷懶,這一年的生活就沒有著落。連田租也交不起,要養活老婆孩子,只能每天不停地幹活了。
朱瞻基嘆了口氣,他這才明白,這些人這麼拼命的幹,並不是為了他的江山社稷,只是要活下去而已。
這樣的回答也讓朱瞻基十分尷尬,他只好打圓場地說:“那你們冬天可以休息吧。”
這次輪到農民嘆氣了,他說:“冬天的時候,官府的徭役就派下來了,我們還得去出力氣呢。”
朱瞻基看了看田地裡農民那總也直不起的腰,感觸良多,吩咐侍衛準備回宮。
這位農民想必並不知道問他話的這個人的身份,他也絕對想不到,他和這個人的這番對話將會在歷史上流傳下來。
朱瞻基回到了皇宮,連夜寫了一篇文章,把他的這次經歷描述了一番,發給各位大臣,他動情地說道:“百姓如此辛苦,才能謀生,我們怎能不愛惜民力啊。”
當然了,皇帝陛下的感嘆是否能夠對下面這些權謀老手有所觸動,那倒是很不一定的事情,但是從這個故事我們可以看出,朱瞻基是個明白人,也是一個能夠體諒老百姓的疾苦的人。
事實上,由於他的爺爺朱棣先生實在過於威猛,誰敢不服他就打誰,甚至有時候是沒事找事,主動去找別人麻煩,一來二去雖然確實很威風,但給百姓們也增加了很多的負擔,大軍出征要糧食,要民工,要很多的錢。朱棣自己既不種地,也不賺錢,他會向下級官吏去要,官吏大人們自然也不會去種地,他們便會把所有的負擔加在老百姓身上。
所以到了永樂後期,很多地方已經出現了逃荒的現象,生產也遭受了很大的破壞,朱瞻基沒有他爺爺那麼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