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3/4 頁)
朱元璋不動聲色的問道:“不知何謂人生之理。”
“人生之理即心境二字,我送施主兩句真言,望好自揣摩。”
“敢情賜教。”
“先祖有云:境忘心自滅,心滅境無侵,人生無非虛幻,得此境界即可安享太平。”
朱元璋看著眼前這個面露輕蔑之色的和尚,沉默良久,突然大笑!
笑聲在空曠的大殿裡迴盪,久久不去。
住持大驚失色,朱元璋站起身來,緩步走向住持,突然抽出腰間寶劍,將劍架在他的脖子上!
住持再也掩飾不住,驚慌失措,顫聲說道:“你想幹什麼,如要錢財,可以給你。”
朱元璋厲聲說道:“禪師心境如此了得,為何也會害怕!方今天下,所以大亂,唯因民不聊生,兵荒馬亂,只由隔岸觀火!如天下太平,誰願遊俠,如爾等人,飽食終日,娶妻生子,只是妄談心境,苟且偷生,可恥!!”
言畢,朱元璋歸劍回鞘,朝自己的禪房走去。
住持此時才發現,眼前的這個衣著簡樸的人實在深不可測。
他對著朱元璋的背影大聲喊道:“貧僧有眼不識泰山,敢問施主高姓大名?!”
朱元璋的背影沒有停留,越走越遠。
住持歸房一夜未眠,他的直覺告訴他,這個人是個了不起的人物,他決定第二天要問個明白。
第二天,他起身後,便跑到朱元璋的禪房,但已是人去房空,在大殿的牆壁上,卻留著用硃砂寫就的幾行大字:
〖殺盡江南百萬兵,腰間寶劍血猶腥!
老僧不識英雄漢,只管嘵嘵問姓名。〗
第十章 等待最好的時機
對於陳友諒來說,失敗是他所不能承受的,畢竟一直以來,他都是成功者,但這次他是徹徹底底的輸了。他認為上次戰敗的教訓在於沒有充分利用自己的水軍,所以他更加用心調教自己的艦隊,應該說陳友諒為我國的造船事業做出了貢獻,後來偉大的鄭和船隊使用的航船技術和造船技巧就是從陳友諒那裡繼承過來的,當然,也算是搶過來的。
這次,他製造了一種秘密武器,這是一種非常可怕的戰船,這種戰船高數丈,上下居然有三層,每層都可以騎馬來往,下層只管划船,上下層相隔,這種設計非常科學,上面打得天翻地覆,下面還能保持動力,更為可怕的是,每條船外面還用鐵皮裹著,這應該是當時名副其實的航空母艦。
另一個設計就很能體現陳友諒的性格了,這種戰船上下之間的隔音效果非常好,下面只隔一層木板,就是聽不見上面說話,看來陳友諒還是中國隔音技術的開創人之一。這種設計最大的好處是,能夠把人隔絕開,即使上面吃了敗仗,下面還是照樣會拼命,還能防止洩密。反正要跟著我陳友諒一條路走到黑。
這種心思機巧的人,真是不能不服啊。
此時在他下游的朱元璋也不輕鬆,他知道上次的失敗損失對於財大氣粗的陳友諒來說只是九牛一毛,大戶人家,家裡有的是糧,碰到災荒什麼的不用怕,挺一挺就過去了,可是自己還是名副其實的貧農,手裡有的只是那一點從陳友諒手中繳獲來的傢伙,萬一出點什麼事,這個秋風向誰去打?
更讓他煩惱的是,陳友諒在上游,他在下游,讓他很不舒服,這種心理其實我們很容易理解,好比你住在山坡下面,他住山坡上面,每次都要抬頭看人家,很難受。
陳友諒在江裡洗臉,朱元璋就要喝他的洗臉水。
陳友諒在江裡洗腳,朱元璋就要喝他的洗腳水。
陳友諒在江裡撒尿,朱元璋……
這個揮之不去的人就像達摩克利斯之劍,總是高懸在朱元璋的頭上,哪有一夜得好眠。
一定要打敗他。
陳友諒有了新式武器,他非常高興,從至元二十一年(1361)開始,他不斷和朱元璋打水戰,結果是勝多敗少,他更加迷信武器的威力。
應該說陳友諒的失敗很大原因就是他沒有認識到什麼樣的武器是最強大的,不是軍隊的人數,不是武器是否先進,不是強大的艦隊,而是人心。
【轉變】
趙普勝是一個優秀的將領,每次進攻他總是手持雙刀帶頭向對方發起進攻,從來不是叫著“弟兄們上”的那種人,威信非常高,他對陳友諒也不錯,由於自己是個大老粗,他很敬佩會讀書寫字的陳友諒,每次都叫他陳秀才,把他當自己的兄弟看,而陳友諒為了能夠控制天完國,殺害了他,趙普勝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