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部分(第2/4 頁)
判斷!我的判斷是對的,我的判斷一定是對的!
他下定了決心,沉穩的對那些等待他的將領們說道:“前進,敵人就在附近。”
沒有人再提問,因為他們已經從藍玉的臉上看到了自信,這種自信也感染了他們,感染了整支軍隊。
於是,十五萬大軍出發了,士兵們向著未知的命運又邁出了一步,但這支荒漠中的軍隊沒有猶豫,沒有動搖。因為他們相信,無論如何困難,藍玉一定是有辦法的,這個人一定能夠帶領他們取得勝利,並活著回家。
上下同欲者,勝!
藍玉帶著他的軍隊繼續深入荒漠,他們行軍路上小心翼翼,就連做飯也要先在地上挖個洞,在洞裡做飯,以防止煙火冒出,被敵軍發覺(軍士穴地而炊,毋見煙火)。這實在是一支可怕的軍隊,在茫茫沙漠中,還注意到這樣的細節,這支軍隊就像一隻沙漠中的蠍子,悄悄地前進,隱藏在陰影中,只有看到敵人,才會發出那致命的一擊。
當大軍到達捕魚兒海南面後,藍玉終於發現了北元大軍的蹤跡,但到底有多少人,首領有多高的級別,他並不知道。無論如何,這是最好的機會,他立刻命令王弼為先鋒,向捕魚兒海東北前進,務求一舉殲滅北元軍隊。
此時,在捕魚兒海的東北邊,北元的最高統治者脫古思帖木兒正在和他的大臣們舉行宴會,他並不是傻瓜,藍玉的大軍一出發,他就得到了訊息。他深知平時小打小鬧,打完就跑,對方也不能把自己怎麼樣,但這次朱元璋是來真的了,要跟自己玩命,好漢從來不吃眼前虧,他把自己的主力部隊和大大小小的貴族們都轉移到了這個地方。
此地平素無人居住,茫茫大漠,藍玉的軍隊沒有後勤保障,更重要的是軍馬沒有水草,藍玉深知用兵之道,是不會深入大漠的(軍乏水草,不能深入)。只要等到藍玉的補給供應不上,糧盡水絕,就可以反守為攻。
在等待的時間裡,他也曾經不安過,萬一藍玉真的來了呢,但許多天過去了,連人影都沒一個,慢慢的,他放鬆了警惕,甚至連基本的守衛也不再設定,每天和大臣們飲酒取樂,順便說一句,這次避難,他還帶上了自己的老婆和兒子,這本是為了他們的安全。但後來事情的發展卻與他的設想完全相反。
就在王弼向他的大營挺進的時候,他正坐在自己的帳篷裡,這天正好大風揚沙,天空被一層黃沙掩蓋,幾十米內都看不見人,白天變得如同黑晝,按說這樣的天氣,明軍更不可能發動進攻,他應該更加安心才對,但這漫天的沙塵卻似乎打在了他的心上,一種不祥的預感湧上心頭。
在大漠和草原上英勇善戰的蒙古民族,對於危險往往有種先天的預知,這是他們民族長期遊牧的生活習慣養成的,可是脫古思帖木兒也說不出到底哪裡不對,預感終究只是預感。
還是接著喝酒吧。
在脫古思帖木兒舉行宴會上的帳外,一名百戶長喝醉了酒,他向駐防的太尉蠻子打了個招呼,暈暈乎乎的走出了營區,漫天飛沙中,他也不知自己走了多遠。等他有點清醒過來時,已經不認得回去的路了。
這可不是開玩笑的,他努力使自己鎮定下來,分辨出了方向,便回頭向大營走去,突然,他發現自己的前方出現了許多人影,由於天空被黃沙覆蓋,根本看不清遠處人的面孔,他以為這裡就是自己的大營。連忙高興的一路跑了過去,到跟前一看,他才發現迎接他的是一群灰頭土臉,就像剛從沙裡撈出來一樣計程車兵。要命的是,這些士兵穿的並不是自己熟悉的軍服。
他們是明軍。
這些明軍士兵用惡狼般的眼神看著他,臉上露出欣喜的表情,還大聲呼喊,很快,更多的明軍士兵圍攏了來,他們以看待珍惜動物似的眼神注視著他。他很榮幸地成為了第一個俘虜。
今天真是倒黴,出門忘了看黃曆啊。
【黃沙中的戰鬥】
危機就在眼前,而北元貴族們卻仍在飲酒作樂,但並非所有的人都喪失了警覺。
太尉蠻子就是一個比較清醒的人,根據史料推測,這個蠻子很可能就是洪武三年(1370)在野狐嶺被李文忠擊敗的那個太尉蠻子。如果這一推測屬實的話,他倒也真是個人物。十八年過去了,多少名將都雨打風吹去,這位仁兄卻一直戰鬥在前線,也算是老當益壯吧。
他作為北元軍隊的統領者,敏銳的感覺到在不遠處漫天風沙的背後,似乎有危險正在向他逼近。於是他增派了士兵加強守衛。可是天氣實在太差,沙塵飛起,白晝如同黑夜。士兵們摸黑在營區裡走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