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部分(第3/4 頁)
和萬里之外、異國他鄉的奇人異事。這些都深深的影響了鄭和。
也正是因此,幼年的鄭和與他同齡的那些孩子並不一樣,他沒有坐在書桌前日復一日的背誦聖賢之言,以求將來圖個功名,而是努力鍛鍊身體,學習與航海有關的知識,因為在他的心中,有著這樣一個信念:有朝一日,必定乘風破浪,朝聖麥加。
如果他的一生就這麼發展下去,也許在十餘年後,他就能實現自己的願望,完成一個平凡的伊斯蘭教徒的夙願,然後平凡地生活下去。
可是某些人註定是不會平凡地度過一生的,偉大的使命和事業似乎必定要由這些被上天選中的人去完成,即使有時是以十分殘忍的方式。
洪武十四年(1381),傅友德、藍玉奉朱元璋之命令,遠征雲南,明軍勢如破竹,僅用了半年時間就平定了雲南全境,正是這次遠征改變了鄭和的命運。順便提一句,在這次戰役中,明軍中的一名將領戚祥陣亡,他的犧牲為自己的家族換來了世襲武職,改變了自己家族的命運,從此他的子孫代代習武。這位戚祥只是個無名之輩,之所以這裡要特意提到他,是因為他有一個十分爭氣的後代子孫——戚繼光。
歷史真是讓人難以捉摸啊。
對於明朝政府和朱元璋來說,這不過是無數次遠征中的一次,但對於鄭和而言,這次遠征是他人生的轉折,痛苦而未知的轉折。
戰後,很多兒童成為了戰俘,按說戰俘就戰俘吧,拉去幹苦力也就是了,可當時對待兒童戰俘有一個極為殘忍的慣例——閹割。
這種慣例的目的不言而喻,也實在讓人不忍多說,而年僅11歲的馬三保正是這些不幸孩子中的一員。
我們不難想象當年馬三保的痛苦,無數的夢想似乎都已經離他而去了,但歷史已經無數次地告訴我們,悲劇的開端,往往也是榮耀的起點。
悲劇,還是榮耀,只取決於你,取決於你是否堅強。
從此,這個年僅十一歲的少年開始跟隨明軍征戰四方,北方的風雪、大漠的黃沙,處處都留下了他的痕跡,以他的年齡,本應在家玩耍、嬉戲,卻突然變成了戰爭中的一員,在那血流成河,屍橫遍野的戰場上飛奔。刀劍和長槍代替了木馬和玩偶,在軍營裡,沒有人會把他當孩子看,也不會有人去照顧和看護他,在戰爭中,誰也不能保證明天還能活下來,所以唯一可以照顧他的就是他自己。
可是一個十一歲的孩子怎麼能照顧自己呢?
我們無法想象當年的馬三保吃過多少苦,受過多少累,多少次死裡逃生,我們知道的是,悲慘的遭遇並沒有磨滅他心中的希望和信念,他頑強地活了下來,並最後成為了偉大的鄭和。
總結歷史上的名人(如朱元璋等)的童年經歷,我們可以斷言:小時候多吃點苦頭,實在不是一件壞事。
在度過五年顛沛流離的生活後,他遇到了一個影響他一生的人,這個人就是朱棣。
當時的朱棣還是燕王,他一眼就看中了這個沉默寡言卻又目光堅毅的少年,並挑選他做了自己的貼身侍衛,從此馬三保就跟隨朱棣左右,成為了他的親信。
金子到哪裡都是會發光的,馬三保是個註定要成就大事業的人,在之後的靖難之戰中,他跟隨朱棣出生入死,立下大功,我們之前介紹過,在鄭村壩之戰中,朱棣正是採用他的計策,連破李景隆七營,大敗南軍。
朱棣從此也重新認識了這個貼身侍衛,永樂元年(1403),朱棣登基後,立刻封馬三保為內官監太監,這已經是內官的最高官職,永樂二年(1404),朱棣又給予他更大的榮耀,賜姓“鄭”,之後,他便改名為鄭和,這個名字註定要光耀史冊。
要知道,皇帝賜姓是明代至高無上的榮耀,後來的鄭成功被皇帝賜姓後,便將之作為自己一生中的最大光榮,他的手下也稱呼他為“國姓爺”,可見朱棣對鄭和的評價之高。
上天要你受苦,往往會回報更多給你,這也是屢見不鮮的,鄭和受到了朱棣的重用,成為了朝廷中炙手可熱的人物,作為朱棣的臣子,他已經得到了很多別人想都不敢想的榮耀,想來當年的鄭和應該也知足了。
但命運似乎一定要讓他成為傳奇人物,要讓他流芳千古。更大的使命和光榮將會降臨到他的頭上,更大的事業將等待他去開創。
【出航】
朱棣安排鄭和出海是有著深層次目的的,除了尋找建文帝外,鄭和還肩負著威服四海,胸懷遠人的使命,這大致也可以算是中國歷史上的老傳統,但凡強盛的朝代,必定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