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第1/4 頁)
真正的對決,王保保!
在統治全國的元朝滅亡之後,蒙古貴族仍然企圖重新入主中原,不斷組織力量反攻。當時的局勢對於朱元璋來說並不樂觀。
此時王保保率領十餘萬軍隊,佔據山西、甘肅。丞相納哈出帶領二十餘萬軍隊守遼東。而云南還有十餘萬元軍,甚至高麗(今朝鮮)也仍然聽從元的統治。
這就好比朱元璋睡覺時,幫邊站著一群拿著大刀和長棍的人,隨時準備給他一下。
在這種情況下,徐達和常遇春又開始了進攻,這次他們的目標,正是王保保。
此時的元軍終於痛定思痛,重新整合了軍隊,元順帝也認識到了王保保的實力,將所有的軍事指揮權交給了他。王保保終於得到了他夢寐以求的兵權,他將名正言順的帶領精銳元軍與統領明軍的明朝第一名將徐達決戰。
徐達、常遇春在攻下大都後,分兵兩路,常遇春南下保定,從北路進攻山西。
徐達的部隊進軍漳德,從南路進攻。他們預備在太原合擊王保保,將他一舉殲滅,由於第一先鋒常遇春成為了北路軍的統帥,徐達軍的前鋒由湯和擔任。這位朱元璋的老朋友十分想搶頭功,他在沒有得到徐達許可的情況下,自行突進,攻克了澤州,在他看來,取得山西指日可待!
事實證明,他們把王保保看得太簡單了。
王保保等待的正是這個時刻,他利用湯和孤軍深入的機會,連夜集合大軍在山西韓店偷襲湯和,湯和率領的明軍慘敗,死傷數千人。
徐達軍陷入困境,這是他與今後的老對手王保保的第一次交鋒。
此時,元順帝突然不順了,回到上都後,每天看到的都是草原和沙漠,還是大城市好,他有點後悔,自己為什麼要逃出大都,韓店的勝利鼓舞了他,看來明軍並不可怕。於是他命令王保保集合主力,北出居庸關,收復大都!
王保保經過了周密的準備和計劃,帶領了十萬大軍,向大都攻擊。但在他的心中,卻有著兩種打算,如果徐達不去救援,他就趁機攻下大都,迎接元順帝歸位。如果徐達來援,他就以逸待勞,設下圈套,伏擊徐達。
這是一個萬無一失的計劃,無論徐達選擇哪條路,他都是勝利者。
可是徐達卻選擇了第三條路,一條讓他哭笑不得的路。
徐達在得到王保保進攻大都的訊息後,冷靜的分析了局勢,他看透了王保保的打算,決心給他一個意料不到的驚喜。
你不是要攻打大都嗎,我就打你的太原!
徐達認為大都有大軍駐守,而且城防堅固,不足為慮。退一萬步說,即使丟了,再打回來就是了,賠得起。而王保保就不同了,他傾巢而出,太原成了空城,而明軍的主力離太原很近,王保保如果沒有了太原,就只能去關外放羊了。於是他連夜帶領騎兵直搗太原。
其實徐達的目標也不是太原,而是王保保,他相信王保保一定會回兵救援的。
果不其然,王保保得到這個訊息,大為吃驚,立刻率領十萬騎兵回救太原,他回擊速度十分之快,在太原附近遭遇了徐達。
此時徐達的軍隊以騎兵為主,而步兵大隊還未趕到,士兵數量只有王保保的一半。
兩支騎兵部隊就這樣相遇了,這也是中原政權的騎兵與縱橫天下的蒙古騎兵第一次大規模的交鋒。
【怎樣戰勝騎兵】
自古以來,騎兵都是最具威力的兵種之一,在馬的幫助下,原本柔弱的步兵成為了具有高度的突擊性和機動性的部隊,而不幸的是,在中國歷史上,除了少數幾個王朝外,其軍事力量都是以步兵為主的。這就使得他們在面對騎兵時吃了大虧。
但騎兵並不是不可戰勝的,事實證明,古羅馬的重步兵是可以用長矛陣剋制騎兵的,可是中國人向來沒有穿幾十公斤盔甲的習慣,而且當時並沒有中西交流制度。中國人有中國人的辦法,他們不斷研究著以步兵制騎兵的方法,其中的成功者之一是諸葛亮。
在他統治下的蜀軍,是曹操軍團的噩夢。
他發明了若干武器來剋制騎兵,首先是絆馬釘,這個玩意兒設計獨特,不管你怎麼扔到地上,總有一面鐵釘朝上。打仗前就灑在騎兵即將衝擊的地帶,騎兵到來時,馬蹄就會被扎爛。其使用方法類似今天修腳踏車的小販在路上灑圖釘。當然,唯一的區別在於,馬被扎後,是不會有人幫你補的。
第二招是大車,諸葛亮的軍隊都配備有木車,當發現騎兵時,就將木車擋在步兵前面,用來阻擋騎兵衝擊,也算是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