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第3/4 頁)
他們出去逛逛的。
五千人確實不多,但要看在誰的手裡,這些兵到了傅友德的手中,就逛出名堂了。
【神奇的傅友德】
他沒有因為自己的兵力少就龜縮不前,在判斷當前局勢後,他親自率五千騎兵攻打西涼(今甘肅武威),擊敗元將失刺罕。一勝。
取勝之後,傅友德馬不停蹄,進攻永昌(今屬甘肅),擊敗元太尉朵兒只巴,殺敵數千。二勝。
此時的馮勝終於看清了傅友德的實力,他放心大膽的將主力交給了傅友德,對於傅友德來說,這無異於是如虎添翼。他親自帶兵再次攻打元軍於掃林山(今甘肅酒泉北),活捉元朝平章,並殺死元軍五百餘人,三勝。
此時甘肅的元軍陷入了極度的恐慌之中,他們從各處聽說有個叫傅友德的瘋子看到元軍就打,而且戰無不勝,非常害怕。唯有求天保佑,這個瘋子不要來找自己的麻煩。
然而傅友德就像上了發條的鬧鐘,根本停不下來,六月三日,他繼續進攻,這次倒黴的是元將上都驢,他不巧遇到了傅友德,結果全軍覆沒,自己也被俘投降。四勝。
六月十一日,傅友德大軍攻打亦集乃路(今內蒙古額濟納旗),元軍守將伯顏帖木兒聽到傅友德前來,連抵抗的勇氣也沒有了,當即開城投降。五勝。
傅友德大軍繼續前進,在別篤山口遇到了元岐王朵兒只班帶領的元軍主力,傅友德二話不說,碰到就打,擊潰元軍上萬人,抓獲文武官員二十餘人。元岐王朵兒孤身一人逃走。六勝。
之後,他又率兵追至瓜州(今甘肅安西),擊敗當地元軍,繳獲牛羊等大量戰利品。七勝。
一直打到十月份,由於繳獲的戰利品實在太多,已經嚴重影響了軍隊行進速度,而元軍已經被打怕了,見到西路軍就逃,也無仗可打了,二十四日,明軍班師回朝。
從五月到十月的這五個月裡,元軍痛苦不堪,傅友德帶領數萬大軍從甘肅打到蒙古,所向披靡,來回折騰元軍,元軍又怕又恨,打又打不贏,躲也躲不了,整日在恐懼中生活。
傅友德以幾萬軍隊在北元境內如入無人之境,縱橫南北,竟無人可擋!實在令後人歎服,他七戰七勝的不朽傳奇也就此記入史冊。
十一月,中路軍徐達、右路軍李文忠由於戰況不利,也先後班師。在這次北伐中,朱元璋並沒有達到他肅清北元的目的,而北元也認識到了明的強大,雙方就此進入僵持狀態,明朝的第一代名將們也結束了他們的傳奇,即將面對未來的命運。
這一僵局在十餘年後才被打破,打破它的人正是在這次北伐中成長起來的藍玉。
第十六章 建國
暫時結束北元戰爭,讓我們看看朱元璋是怎樣著手建立他的國家的。
朱元璋建立了國家後,第一個任務就是給它取一個名字,這可是極其重要的,就如同今天的人們要給孩子們取名字一樣,這個名字要叫幾百年,馬虎不得。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蒙古族是馬背上的民族,文化修養有限,但他們建立的朝代取名為元,可是大有來歷,這個元字是取自於易經“大哉乾元”之義,也代表了其對中華文化的景仰。
而朱元璋將自己的朝代取名為明,就有很多爭議了,很多人認為,這是因為朱元璋出身於明教,所以才有此名,而另一些人認為,元是北方政權,按照風水來說,是水,屬陰,而朱元璋定都南方,要用南方之火明來鎮住北方之水陰。
當然了,情況到底是怎樣,只能去問朱元璋了。
在給自己的國家取好了名字後,他也考慮著給自己找個光榮的祖先,雖然他經常自稱“淮右布衣”,擺出一副英雄不怕出身低的勢頭,但大臣們都知道,這些稱號只有他自己能說,誰要敢當著他的面說出這些話,就等著掉腦袋吧。他原先考慮要認宋朝的大聖人朱熹為祖先,但有一個客觀原因使得他不得不放棄這一想法。
因為朱熹生活的年代離他太近了,不太好混水摸魚,朱百六等人還在那裡擺著呢,別說騙人,自己都騙不過去。於是就此作罷了。
經過二十餘年的混戰,中國大地上餓殍遍野,田地荒蕪,開國皇帝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恢復生產,朱元璋在這一點上做的就相當好,他十分關注三農問題,把所有的熱情都放在了農民兄弟的身上。洪武三年(1370),他規定凡是開墾荒地的,就免除三年租稅,而且為了鼓舞開荒,他制定法令,只要你開了荒地,這塊地就是你的,就算原先的主人找來,你也不用怕,我朱元璋給你撐腰。這就大大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