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部分(第4/4 頁)
會再犯楊漣的錯誤,決定使用另一個方法。
天啟四年(1625)十一月,孫承宗開始向京城進發,他此行的目的,是去找皇帝上訪告狀。
對一般人而言,這是不可能的,因為朱木匠天天干木匠活,不大見人,還有魏管家幫他閉門謝客,想見他老人家一面,實在難如登天。
但孫承宗不存在這個問題,打小他就教朱木匠讀書,雖說沒啥效果(認字不多),但兩人感情很好,魏公公幾次想挑事,想幹掉孫承宗,朱木匠都笑而不答,從不理會,因為他很清楚魏公公的目的。
他並不傻,這種借刀殺人的小把戲,是不會上當的。
於是魏忠賢慌了,他很清楚,孫承宗極不簡單,不但狡猾大大的,和皇帝關係鐵,還手握兵權,如果讓他進京打小報告,那就真沒戲了,就算沒告倒,只要帶兵進京來個武鬥,憑自己手下這幫廢物,是沒指望的。
魏忠賢正心慌,魏廣微又來湊熱鬧了,這位仁兄不知從哪得到的小道訊息,說孫承宗帶了幾萬人,打算進京修理魏公公。
為說明事態的嚴重性,他還打了個生動的比方:一旦讓孫大人進了京,魏公公立馬就成粉了(公立齏粉矣)。
魏公公瘋了,二話不說,馬上跑到皇帝那裡,苦苦哀求,不要讓孫承宗進京,當然他的理由很正當:孫承宗帶兵進京是要幹掉皇帝,身為忠臣,必須阻止此種不道德的行為。
但出乎他意料的是,皇帝大人毫不慌張,他還安慰魏公公,孫老師靠得住,就算帶兵,也不會拿自己開刀的。
這個判斷充分說明,皇帝大人非但不傻,還相當地幽默,魏公公被涮得一點脾氣都沒有。
話說完,皇帝還要做木匠,就讓魏公公走人,可是魏公公不走。
他知道,今天要不討個說法,等孫老師進京,沒準就真成粉末了。所以他開始哭,且哭出了花樣——“繞床痛哭”。
也就是說,魏公公賴在皇帝的床邊,不停地哭。皇帝在床頭,他就哭到床頭,皇帝到床尾,他就哭到床尾,孜孜不倦,鍥而不捨。
皇帝也是人,也要睡覺,哭來哭去,真沒法了,只好發話:
“那就讓他回去吧。”
有了這句話,魏忠賢膽壯了,他隨即命人去關外傳令,讓孫承宗回去。
然而不久之後,有人告訴了他一個訊息,於是他又下達了第二道命令:
“孫承宗若入九門,即刻逮捕!”
那個訊息的內容是,孫承宗沒有帶兵。
孫承宗確實沒有帶兵,他只想上訪,不想造反。
所以魏忠賢改變了主意,他希望孫承宗違抗命令,大膽反抗來到京城,並最終落入他的圈套。
事實上,這是很有可能的,鑑於地球人都知道,魏公公一向慣於假傳聖旨,所以憤怒的孫承宗必定會拒絕這個無理的命令,進入九門,光榮被捕。
然而他整整等了一夜,也沒有看到這一幕。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