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部分(第1/4 頁)
只有歲月的滄桑,才能淘盡一切汙濁,掃清人們眼簾上的遮蓋與灰塵,看到那些殉道者無比璀璨的光芒,歷千年而不滅。
楊漣,下一個殉道者。
很不幸,葉向高的話雖然不中聽,卻是對的。以東林黨目前的實力,要幹掉魏忠賢,是毫無勝算的。
但決定他們必定失敗宿命的,不是奶媽,也不是特務,而是皇帝。
楊漣並不傻,他知道大臣靠不住,太監靠不住,所以他把所有的希望,都寄託在皇帝身上。希望皇帝陛下雷霆大怒,最好把魏公公五馬分屍再拉出去餵狗。
可惜,楊漣同志寄予厚望的天啟皇帝,是靠不住的。
自有皇帝以來,牛皇帝有之,熊皇帝有之,不牛不熊的皇帝也有之,而天啟皇帝比較特別:他是木匠。
身為一名優秀的木匠,明熹宗有著良好的職業素養,他經常擺弄宮裡建築。具體表現為在他當政的幾年裡,宮裡經常搞工程,工程的設計單位、施工、監理、檢驗,全部由皇帝大人自己承擔。
更為奇特的是,工程的目的也很簡單,修好了,就拆,拆完了,再修,以達到拆拆修修無窮盡之目的。總之,搞來搞去,只為圖個樂。
這是大工程,小玩意天啟同志也搞過。據史料記載,他曾經造過一種木製模型,有山有水有人,據說木人身後有機關控制,還能動起來,純手工製作,比起今天的遙控玩具有過之而無不及。
為檢驗自己的實力,天啟還曾把自己的作品放到市場上去賣,據稱能賣近千兩銀子,合人民幣幾十萬。要換在今天,這兄弟就不幹皇帝,也早發了。
可是,他偏偏就是皇帝。
大明有無數木匠,但只有一個皇帝,無論是皇帝跑去做木匠,還是木匠跑來做皇帝,都是徹底地抓瞎。
當然,許多書上說這位皇帝是低能兒,從來不管政務,不懂政治,那也是不對的,雖然他把權力交給了魏忠賢,也不看檔案,不理朝廷,但他心裡是很有數的。
比如魏公公,看準了皇帝不想管事,就愛幹木匠,每次有重要事情奏報,他都專挑朱木匠幹得最起勁的時候去,朱木匠自然不高興,把手一揮:我要你們是幹什麼的?
這句話在手,魏公公自然歡天喜地,任意妄為。
但在這句話後,朱木匠總會加上一句:好好幹,莫欺我!
這句話的表面意思是,你不要騙我,但隱含意思是,我知道,你可能會騙我。
事實上,對魏忠賢的種種惡行,木匠多少還知道點,但在他看來,無論這人多好,只要對他壞,就是壞人;無論這人多壞,只要對他好,就是好人。
基於這一觀點,他對魏忠賢有著極深的信任,就算不信任他,也沒有必要幹掉他。
葉向高正是認識到這一點,才認定,單憑這封奏疏,是無法解決魏忠賢的。
而東林黨裡的另一位明白人黃尊素,事發後也問過這樣一個問題:
“清君側者必有內援,楊公有乎?”
這意思是,你要搞定皇帝身邊的人,必須要有內應,當然沒內應也行,像當年猛人朱棣,帶幾萬人跟皇帝死磕,一直打到京城,想殺誰殺誰。
楊漣沒有,所以不行。
但他依然充滿自信,因為奏疏在社會上引起的強烈反響和廣大聲勢讓他相信:真理和正義是站在他這邊的。
但是實力,並不在他的一邊。
奏疏送上後的第五天,事情開始脫離楊漣的軌道,走上了葉向高預言的道路。
【底線】
焦頭爛額的魏忠賢幾乎絕望了,面對如潮水湧來的攻擊,他束手無策,無奈之下,他只能跑去求內閣大臣,東林黨人韓曠,希望他手下留情。
韓曠給他的答覆是:沒有答覆。
這位東林黨內除葉向高外的最高階別幹部,對於魏公公的請求,毫無回應,別說贊成,連拒絕都沒有。
如此的態度讓魏忠賢深信,如果不久之後自己被拉出去幹掉,往屍體上吐唾沫的人群行列中,此人應該排在頭幾名。
與韓曠不同,葉向高倒還比較溫柔。他曾表示,對魏忠賢無須趕盡殺絕,能讓他消停下來,洗手不幹,也就罷了。
這個觀點後來被許多的史書引用,來說明葉向高那卑劣的投降主義和悲觀主義思想,甚至還有些人把葉先生列入了閹黨的行列。
凡持此種觀點者,皆為站著說話不腰疼、啃著饅頭看窩頭之流。
因為就當時局勢而言,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