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部分(第4/4 頁)
然你不說,就不要乾了,走人吧。
韓一良同志的升官事蹟就此結束,御史沒撈到,給事中丟了,回家。
然而最傷心的,並不是他,是崇禎。
他不知道,自己如此坦白,如此真誠,如此想幹點事,怎麼連句實話都換不到呢?
這個問題,沒人能回答。
但要說他啥事都沒幹成,也不對,事實上,崇禎二年(1629),他就幹過一件大事,且相當成功。
這年四月,刑部給事中劉懋上疏,請求清理驛站。
所謂驛站,就是招待所,著名的偉大的政治家、軍事家、哲學家王守仁先生,就曾經當過招待所的所長。
當然,王守仁同志幹過的職務很多,這是最差的一個。因為在明代,驛站所長雖說是公務員,論級別,還不到九品,算是不入流,還要負責接待沿途官員,可謂人見人欺。
所以一直以來,驛站都沒人管。
但到崇禎這段,驛站不管都不行了。
因為明代規定,驛站接待中央各級官員,由地方代管。
這句話不好理解,說白了,就是驛站管各級官員吃喝拉撒睡,但費用自負。
因為明代地方政府,並沒有辦公經費,必須自行解決,所以驛站看起來,級別不高,也沒人管。
但驛站還是有油水的,因為畢竟是官方招待所,上面來個人沒法接待,追究到底,還是地方官吃虧,所以每年地方花在驛站上的錢,數額也很多。
而且驛站還有個優勢,不但有錢,且有政策——攤派。
只要有接待任務,就有名目,就能逼老百姓,上面來個人,招待所所長自然不會自己出錢請人吃飯,就找老百姓攤,你家有錢,就出錢,沒錢?無所謂,你們要相信,只要是人,就有用處,什麼挑夫、轎伕,都可以幹。
其實根據規定,過往官員,如要使用驛站,必須是公務,且出示堪合(介紹信),否則,不得隨便使用。
也就是說說。
到崇禎年間,驛站基本上就成了車站,按說堪合用完了,就要上交,但這事也沒人管,所以許多人用了,都自己收起來,時不時出去旅遊,都用一用,更缺德的,還把這玩意當禮物,送給親朋好友,讓大家都撈點實惠。
鑑於驛站好處如此之多,所以但凡過路官員,無論何等妖魔鬼怪,都是能住就住,不住也宰點錢,既不住也不宰的,至少也得找幾個人抬轎子,順便送一程。
比如我國古代最偉大的地理學家徐霞客,雲遊各地(驛站),拿著堪合四處轉悠,絕對沒少用。
劉懋建議,整頓驛站,不但可以節省成本,還能減輕地方負擔。
但問題是,怎麼整頓。
劉懋的方法很簡單,一個字——裁。
裁減驛站,開除富餘人員,減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