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部分(第4/4 頁)
,事情鬧大了。
接下來,就是去抓人,溫體仁是沒法抓的,但張漢儒一干人等,隨便抓,抓回來,就直接丟進東廠。
據說東廠的刑罰,總共有上百種,花樣繁多,能夠讓人恨自己生出來,比什麼測謊儀好用多了,所以但凡丟進這裡的人,都很誠實。
張漢儒之流,似乎也不是什麼鋼鐵戰士。按史料的說法,進來的頭天晚上,曹化淳去審了一次,就審出來了,除了交代本人作案情況外,連幕後主使溫體仁先生的諸多言行,也一起交代了。
曹化淳拿到口供,立馬就奔了崇禎,崇禎看過之後,沉默了很久,然後,他說了四個字:
“體仁有黨!”
這四個字的意思,用江湖術語解釋:溫體仁,是有門派的。
崇禎是不喜歡門派的,作為武林盟主,任何門派他都不喜歡,像溫體仁這種人見狗嫌的傢伙,雖然討厭,但用著放心。
然而這件事清楚地告訴他,溫體仁同志也有門派,雖然門派比較小,但再小都是門派。
然後,他拿來了一封奏疏。
這封奏疏是溫體仁的辭職信,按照他的傳統,為了徹底表示自己的清白,他寫了這封文書,說自己身體不好,估計也幫不了皇帝了,希望讓自己回家養老。
類似這種客氣信件,崇禎也會客氣客氣,寫幾句挽留的話,然後該怎麼幹還怎麼幹。
然而這一次,在這封奏疏上,他只寫了三個字。
奏疏送到溫體仁家時,他正在吃飯,他停了下來,等待著以往聽過許多次的客套話。
然而這一次,他只聽到了三個字——放他去。
放他去的意思,大致有以下幾種:滾、快滾、從哪裡來,滾哪裡去。
據說他當時就暈了過去。
溫體仁終於倒了,這位聰明絕頂的仁兄,從頂上摔了下來,他落寞地回了家,第二年,死在家鄉。
明代最後的一位權奸,就此落幕,確實,最後一個。
天才的計劃
溫體仁下臺,最受益的人,應該是楊嗣昌。我查了一下,他崇禎十年(1637)三月當兵部尚書,溫體仁是六月走人的,按照溫先生的脾氣,像楊嗣昌這種牛人,不踩下去,是不大可能的。
溫體仁走了,楊嗣昌來了,不久之後,他就將進入內閣,實踐自己天才的計劃。
按照楊嗣昌的計劃,要實現十面張網,現在的人是不夠的,必須再增兵十二萬。
要增兵,就得給錢,按楊嗣昌的演算法,必須增加餉銀二百八十萬兩以上。
這個計劃極為冒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