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部分(第2/4 頁)
葛亮。
所以一千年後,他在同樣的地方,做出了不同的選擇——出兵子午谷。
崇禎九年(1636)七月,高迎祥率領全部主力,衝入了子午谷,從這裡,他將迅速到達西安。
但他不知道,這條路還通往另一個地點——地獄。
子午谷之所以是小路,是因為很小,對高迎祥而言,這句話絕對不是廢話。
由於道路狹窄,而且天降大雨,他的幾萬大軍,走了好幾天,才走了一半,人困馬乏,物資損失嚴重。
但高迎祥毫不沮喪,因為他相信,這個出乎許多人意料的舉動,幾天之後,必將震驚天下。
許多人確實沒料到,但許多人裡,並不包括孫傳庭。
七月十六日,經過艱苦行軍,高迎祥終於到達黑水峪,只要透過這裡,前方就是坦途。
然後,滿懷憧憬的高迎祥,看見了滿懷憤怒的孫傳庭。
憤怒是可以理解的,因為他已經在這裡,等了十五天。
孫傳庭的軍事嗅覺極為敏銳,從高迎祥停止進攻的那一刻,他就意識到,這兄弟要玩花樣了。
而他唯一可能的選擇,只有子午谷。
所以在撤離漢中,在子午谷的黑水峪耐心等待,因為他知道,艱苦跋涉之後,出現在他面前的高迎祥,是十分脆弱的。
總攻隨即開始,就人數對比而言,高迎祥的手下,大約在五萬人以上,孫傳庭兵力無法考證,估計在兩萬人左右,狹路相逢。
無論是高迎祥,還是孫傳庭,都很清楚,玩命的時刻到了。
生命的最後時刻,高迎祥展現了他令人生畏的戰鬥力,雖然極為疲勞,但他依然率軍發動多次突擊,三次擊破孫傳庭的包圍圈。
但他終歸沒能跑掉,原因很簡單,這是一條小路。
在小路里打仗,就好比在衚衕裡打架,就算拿著青龍偃月刀,都沒有板磚好使,而且道路太窄,沒法跑開,所以他每次衝出去,沒過多久,又被圍住。
孫傳庭的部隊也著實厲害,抗擊打能力極強,每次被沖垮,沒過多久就又聚攏,充分發揮榆林的優良傳統,作戰到底,毫不退讓。
以死相拼,死不後退,激戰四天。
孫傳庭取得了最後的勝利。
崇禎九年(1636)七月二十日,負傷的高迎祥在山洞中被俘,與他一同被俘的,還有他的心腹將領劉哲、黃龍,他的幾萬大軍,已在此前徹底崩潰。
縱橫世間七年的闖王高迎祥,就此結束了他的一生,在過去的七年中,他曾馳騁西北,掃蕩中原,但終究未能成功。毫無疑問,他是一個了不起的人物,然而終究到此為止。
科學點的說法,是運氣不好,迷信點的說法,這就是命。
高迎祥被捕的訊息傳到京城時,崇禎皇帝沒信,不是不信,是不敢信,等人到了面前,才信。
處死高迎祥的那一刻,崇禎開始相信,自己能力挽狂瀾。
最後的帥才
高迎祥被殺了,對崇禎而言,是利好訊息,而對某些頭領而言,似乎也不利空。
高迎祥死後,許多頭領紛紛投降,比如蠍子塊、衝破天等等,原先跟著高闖王幹,闖王都沒闖過去,自己也就消停了。
但有某些人,是比較高興的,比如張獻忠。
張獻忠跟高迎祥似乎有點矛盾,原先曾跟著打鳳陽,但後來分出去單幹,也不在一個地界混,算是競爭關係,高迎祥死後,論兵力,他就是老大。
還有一個人,雖然很悲傷,卻很實惠。
一直以來,李自成都跟著高迎祥幹,高迎祥的外號,叫做闖王,而李自成,是闖將。據某些史料上說,李自成是高迎祥的外甥,這話估計不怎麼靠譜,但關係很鐵,那是肯定的。
高迎祥的死,給了李自成兩樣東西。
第一樣是頭銜,從此,闖王這個名字,只屬於李自成。
第二樣是兵力,高迎祥的殘部,由他的部將率領,投奔了李自成。
在這個風雲變幻的亂世,離去者,是上天拋棄的,留存者,是上天眷顧的。
對張獻忠和李自成而言,他們的天下之路,才剛邁出第一步。
第一步,是個坑。
我說過,對民軍頭領而言,崇禎九年(1636)是個流年,盧象升來了,打得亂七八糟,好不容易跑進山區,人都調走了,又來了個孫傳庭,還幹掉了高迎祥。
按說壞事都到頭了,可是事實告訴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