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部分(第4/4 頁)
是他們唯一的共同點。
對待民軍,楊鶴是很客氣的,投降前,他好言好語招撫,投降後,他好吃好喝招待。
而洪承疇的態度有點差別。投降前,他說,如果不投降,就殺掉你們;投降後,他說,你們投降了,所以殺掉你們。
對於這件事情,我始終很疑惑,讀聖賢書,就讀出這麼個覺悟?
自古以來,殺人放火之類的事,從來沒斷過,但公認最無恥的事,就是“殺降”,人家都投降了,你還要幹掉他,太過缺德。
但更讓我疑惑的是,這種缺德事,洪承疇同志非但幹了,還經常幹。
比如那位曾經圍過韓城,被洪承疇打跑的王左桂,後來也投降了。洪承疇聽說後,決定請他吃飯。
還沒吃完,一群人衝進來,把王左桂剁了。
我始終覺得,這事幹得相當齷齪,就算動手,起碼也得等人家吃完飯。
落在他手上的民軍頭領,不是抵擋到底被殺,就是不抵抗投降被殺。總之,無論抵抗到底,還是不抵抗到底,都得被殺。
但事實告訴我們,在某些時候,這種方法是有效的,至少對某些人很有效。
這個某些人,是指張獻忠之類的人。
關於張獻忠的具體情況,這裡先不講;關於他後來有沒有在四川幹過那些事,也不講;只講一個問題——投降的次數。
我曾經在圖書館翻過半個月的史料,查詢張獻忠先生投降的相關問題,我知道他是經常投降的,但我不知道,他能經常到這個份上。
簡單地說,他的投降次數,用一隻手,是數不過來的,兩隻手都未必,而且他投降的頻率也很高。有一次,從投降到再反,只用了十幾天。
這是難能可貴的。一般說來,投降之後,也得履行個程式,吃個飯,洗個澡,找個地方定居,以上工作全部忙完,至少也得個把月。但張先生效率之高,速度之快,實在令人咂舌。
相比而言,李自成就好得多了。雖然他也投降,但還是很有幾分硬氣的,說不投降,就不投降,屬於硬漢型人物。
大體而言,當時許多民軍的行為程式是,起兵、作戰、被官軍包圍,投降,走出包圍圈,拿起武器,繼續作戰。
此類表演,基本都是固定節目,數不勝數。很快,你就會看到兩個典型案例。
洪承疇跟楊鶴不同,他是一個現實主義者。在他看來,要徹底扭轉形勢,不能招撫,不能受降,只有一個辦法——趕盡殺絕。
這種方式的效果相當明顯,短短几個月內,西北局勢開始穩定,各路民軍紛紛受挫,首領被殺。
他的優異表現得到了很多人的關注,包括崇禎。對他而言,高升是遲早的事。
但他畢竟太年輕,資歷太淺,還要繼續等。
兩個月後,一件事情的發生,縮短了洪承疇的等待時間。
崇禎四年(1631),估計是有心臟病,或是膽囊炎,起義軍進攻延綏巡撫鎮守城池的時候,這位巡撫大人竟然被活活嚇死。
沒膽的人死了,就讓有膽的人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