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2/4 頁)
”。其實,在歷史上很長時間內,她都並不姓“花”。因為詩裡沒有提到她的姓,所以《大明一統志》中說,木蘭姓朱;《大清一統志》則說木蘭姓魏。我們現在的說法來自徐渭徐文長,他的《四聲猿傳奇》一口咬定木蘭姓花。此說隨著清代戲曲的興盛而在民間得以廣泛流行,甚至還敷衍出了木蘭的阿爺叫花弧,紅妝的阿姊叫花木蓮,磨刀的弟弟叫花雄,母親是花袁氏。
其實,這都是後人附會的,準確地說,是編的。
木蘭是哪裡人呢?
這個問題本來沒有意義,但在眼下這個連沙和尚都已經被找到故里的時代,木蘭的故鄉在何處,確實很可能影響所在地的旅遊經濟,乃至投資專案,所以這個問題不僅有意義,意義還很迫切。
過去的說法有——
元朝劉廷直撰《木蘭碑》,稱木蘭是直棣完縣人,《完縣誌》後來的相應記載也支援這種說法。
河南《商丘縣誌》明確記載,木蘭為商丘人(還有後代和祠堂呢),而且木蘭生日都有,是農曆四月初八。
姚瑩《康輶紀行》稱木蘭是甘肅武威人。
《大清一統志》又以為,木蘭為潁州譙郡城東魏村人(今亳州市譙城區),這個落實到村一級了,而且也有祠堂。
現在,要讓我說,木蘭當然是我們東北人!(這當然只是個玩笑罷了。不過也有不是玩笑的成分,木蘭是鮮卑人,鮮卑人的故土,則正是在東北。)
魏徵之後為何再無“明鏡”(1)
——《諫太宗十思疏》是應運而生
唐朝是最好的朝代,唐朝是最壞的朝代。
說唐朝好的人,是因為有貞觀之治,有開元盛世,有李杜元白,有開疆拓土;說唐朝壞的人,是因為有武后干政,有安史之亂,有藩鎮割據,有牛李黨爭,有宦官當權。
觀者往往就糊塗了,因為上述兩種觀點之中,所說的都是真實的唐朝。
而這些爭議的一個端點,就是唐太宗與魏徵的那段對話,以及魏徵就此總結出的那篇有名的《諫太宗十思疏》。它透射出貞觀之初,面對有唐一朝可能出現的政治走向,太宗君臣做出了哪些準備,以及出現了什麼紕漏。
魏徵這個人,堪稱隋唐之際最複雜的人物,有著謎一樣的身世和個性。
魏徵一生中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隋朝度過的,在唐太宗眼中,他不是新朝人物,而是一個隋朝人。
魏徵又是一個很有江湖氣的人,通王霸之術,有縱橫辯才。
魏徵從何而來
魏徵活了63歲,38歲以前,他都生活在隋朝。與唐初宰相多出自名門、行伍、富豪不同,魏徵出身寒微,從小讀書,不治產業,為求生計還當過一段時間的冒牌道士——史上沒有他還俗的記載,因為他根本不是真的出家過。
這中間,小道士魏徵喜歡讀什麼書呢?他十分著意“縱橫之說”,也就是《戰國策》《鬼谷子》那些著作。這兩本書可以對照學習,前者講事例,後者談理論。其中,《鬼谷子》的要旨分為三大版塊——
一是翻覆鋪陳。就是對同一件事,正說反說都能夠成理服人,甚至跑到敵對雙方處都能夠成理服人。在這方面,蘇秦是大宗師,他先設計了六國合縱,又在後期安排同學張儀去秦國搞連橫,而加強六國依賴合縱的危機感。
二是抵戲飛箝。抵戲(實義為“隙”),即尋找君主的思維盲點和心理弱點而選定言辭;飛箝,丟擲一個看似不相干的話題,激起君主的注意力和問詢需要,然後說服其就範。大家都很熟悉的那篇《鄒忌諷齊王納諫》用的是“飛箝”的手段;《觸龍說趙太后》則是“抵戲”的手段。
三是揣摩權斷。主旨是利用察言觀色而實現心靈感知,做到能夠迅速把握君主的思維動向,適時丟擲核心話題,促使君主決斷;若覺風頭不善,則迅速將話題盪漾開去。這方面較有代表性的是《戰國策》裡的《吳起不恃河山》與《中射士論偽藥》。
《鬼谷子》原本還有第四版塊,叫“轉丸卻亂”,意思是說客辯士是個危險的專業,一句成了,可致卿相之尊;一句壞了,立遭斷頭之禍。所以,這兩章內容主要講形勢險惡時如何轉嫁危機保護自己,脫身滅跡,但這兩章失傳了。蘇秦當年靠縱橫術合縱關東,身佩六國相印,但最終身死名毀,大概就是因為沒有學到這個法門。歷代貴胄、人雄,都不屑縱橫之術,一是因為自己本身已經有話語權,二是此術危險極大,而且一旦踏入,即不能脫身,堪稱政治學領域的“葵花寶典”。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