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2/4 頁)
武首領,發動政變,將諸呂滅門,並迎代王劉恆入京。其中,陳平運籌帷幄;周勃則奪取王師,指揮內外,衝在最前線,又主持秘密會議,拍板讓劉恆出來主持工作(主要因為其外戚薄氏較老實),可以說對文帝登基、劉姓復興功勞最大。所以,文帝踐祚之後,封周勃為右丞相,成了皇帝之外的軍政一把手。當時,劉恆22歲。
新君登基後,封賞了所有先朝老功臣,同時,也提出任命從代國跟自己一起進京的人為九卿。
在漢代,宮中、府中分開,各司其職,宮中對皇帝本人負責,管理與皇帝有關的一切軍政禮財的事物,九卿就是其中最高的九位長官。文帝讓嫡系佔據九卿之位,就等於接管了國庫、宗廟,最重要的是得到王師的控制權,控制了御林軍、京師武庫和皇家衛隊。
府中對丞相負責,處理國政,仍由周勃和陳平牽頭。
周陳他們沒有選錯,劉恆是當時劉氏最了得的子弟。這個人持重隱忍、後發制人。他在偏遠的代國做了17年的代王,呂后臨朝的多年之中,劉姓宗室被諸呂殺得風雨飄搖,倖存的齊王也是險象環生,偏偏劉恆就能悄無聲息地挺過來。
劉恆安置好宮中事務的同時,謙虛謹慎,禮讓老臣,敦敦睦睦,一句多餘的話不說,一點過分的事情不做。
表面上,新朝廷永珍更新,百廢具興,君臣其樂融融,周勃等老人無數次在背後感嘆:終是守得雲開見月明啊!於是,老臣們準備甩開膀子乾點大事,把皇帝扶上馬背,還要好好送一程。
可是有一天,皇帝臨朝時,很自然地、很和藹地問周勃:老丞相,全國一年中判決的案件有多少?
周勃被這句話問得汗透其背:不知道……
那麼,老丞相,全國一年中錢糧的開支收入是多少?
副相陳平代周勃回答說:陛下,那自然有主管的人。
那麼,丞相的職責是什麼呢?
陳平說,調和陰陽,使各司其職。
皇帝說:好。明白了。
這段話表面上是皇帝的普通諮詢,其實不然。
這些問題,劉恆在代國時天天都在學習,明白得很。當日這樣問來,充滿弦外之音。不久,就有人提醒周勃:丞相,你功高震主,又位高權重,人家怎麼能對你放心呢?
那我該怎麼辦……
於是,周勃向文帝請辭,立即得到批准。這事就發生在文帝進京後的一個月。
過了一年多,陳平忽然死了,周勃很意外地又被起用為相。
《細柳營》這件小事並不小(上)(2)
周勃再居相位一年,有一天日食,皇帝說,這是為什麼?難道是因為一年多前,我封了很多王侯,這些人貪戀京師繁華,都不肯到封地去,以至惹動天怒……老丞相,你能給他們做一個表率嗎?
於是,周勃趕緊辭職,回到絳侯的封地,永遠離開了權力中樞。
但是,這位老侯爺三起三落的故事還沒有結束。才過一年,有人揭發周勃在養老的地方“謀反”。於是,他被抓到長安,關進詔獄,遭到拷問。他千金收買了獄吏,萬金賄賂了國舅(姓薄),才因為太后求情而告免。
在詔獄留下案底後,周勃回封地深自謙抑,7年後善終。周勃長子繼承爵位,且貴為駙馬,但他很快因為親朋有人犯殺人罪被株連,官職、封地被沒收。侯位空缺了一年多,才又從周勃其他子弟中選出周亞夫,繼承了侯位,但封地改在當時的條縣,是為條侯。
文帝為什麼要這樣對周家?
漢興以後,武帝之前,高呂文景四代,都擅長黃老之術。說穿了,就是對上層使用權術,對下層無為而治。
所謂黃老,其實並非僅僅熟讀《老子》五千言,最重要的是學一本關於《老子》的“參考書”,這本書的名字叫《韓非子》,裡邊講的全是有關法、術、勢的帝王學,韓非認為君主“無為”之道出於老子,故而他的《解老》《喻老》對《老子》重新解讀(不同於現在電視學者的是,韓非的解讀相當嚴肅)。韓非指出君主之無為都是表面的,是有所不為,暗地裡則要無所不為。後來,司馬遷著《史記》,把老子和韓非合到一篇列傳之中,就是這個道理。
文帝22歲即位,45歲晏駕,在位的23年中,他著力於三事:發展國力、抑制功臣、培植劉室,鞏固了劉家江山,也種下七國之亂的根苗。而他耗費心血最多的,則是培育抑制老臣、鼓勵新近的政治大氣候。賈誼就是一個試驗品,將來還要說到他。
為了皇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