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八章 分道揚鑣(第2/2 頁)
處看一看。”
張果子的喜悅發自內心。
李鴻儒想了一會,才覺察出張果子與眾人的差異。
相較於他的逐利求上的本性,萬文石看淡生死又逃不開名利與傳承之心,也與李旦為小家著想的心思不同。
張果子有諸多心思放在了窮苦者的身上。
江湖司的第五道榜文針對的農業。
這涉及到大唐千千萬的底層人。
這也是最符合張果子秉性的一道榜文。
太子對這道榜文的興趣一般,萬文石照常執行任務,但唯有張果子將這道榜文真正放到了心中。
此時好一陣尊稱老師,張果子腦袋中顯然存了感激之念,覺察到江湖司終於開幫助窮苦之人。
當榜文任務不再高高在上,而是開始普及到平民,這種轉變帶給了張果子不小的刺激。
只是一個掌管江湖的部門,他沒想到能深入到這些區域。
張果子很想將這種資訊普及到大江南北每一處,讓那些辛勤耕耘田地的苦哈哈聽到。
誰家糧食種得好,誰家牲畜養得好。
當典範出來時,便會有人去模仿。
這種模仿不僅僅會提升水準,更是會產生競爭,調動底層的衝擊精神,或許會有更多的人擺脫貧窮,擺脫飢餓。
什麼天下第一算之爭,畫壇聖手,少年英才,江湖緝拿妖龍,都抵不過給底層找一條更好的出路。
源於底層,張果子一直渴望看到底層的一線生機,而不是任由像野草一樣生長,有需要時就被徵稅剝削。
他見識過太多不公和窮苦之事,但他階層和所學有限。
在張果子的心中,讓人吃飽,讓人不再捱餓就是最大的事情。
哪怕是一點點改善,都足以讓他興奮。
很難說江湖司第五道榜文能帶來多少裨益,但只要常規化,年復一年的選拔,底層便不會再像一團死水,只能卑微的求生存。
“也罷,行萬里路便會有萬般模樣,見識多了才不會侷限於一地。”
師兄公孫舉此前才說過這句話,隨即被李鴻儒拿來做了應答。
他想遠行一趟,張果子也可以遠行一趟。
若萬文石身體錘鍊好,也能四處遊歷。
他們的生活中並不僅僅只有公務和修行,還有各自的生活。
“老師,你看我這一趟出行不知什麼時候回來,能不能提前傳一點點法!”
三人溝通了許久,臨終時,張果子才露出馬腳,敘說了一個自己的小要求。
“你倒是本事非凡!”李鴻儒讚道。
張果子這是來問《人仙長生經》的第四層了。
如他現在也只修行到了第五層,後續五層需要練功房邁入第五級才能去突破提升。
靠著參仙的影響,張果子修行速度並不比藉助靈氣衝擊《人仙長生經》境界的公孫韻慢多少。
只是若無快速突破,這套經文修行越深便會越趨於道家思想,心中難有多少名利和壞心思可言。
李鴻儒叮囑了一番,頓時引得張果子連連點頭。
他都出家當道士了,道家的思想沒問題。
只要不想著羽化登仙就沒毛病。
若是身體能長生,他沒可能去尋求元神的長生大道。
一師二徒探討到大半夜。
待得第二天,才各有了分道揚鑣。
萬文石留守洛陽城,張果子奔向了四方,李鴻儒則是踏上了迴歸長安的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