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九章 囊中羞澀秦懷仁(第1/2 頁)
是諫言?
還是妖言惑眾?
王福疇的事情有了兩種解說。
前者並無問題,當今陛下聖明,並不會因為一個臣子的諫言就進行遷怒。
但後者就很要命。
朝堂之上,對於《秘記》此事分成了三派。
一個派系認為事情不可能空穴無風,不得不防。
一個派系認為是無稽之談,純粹是禍亂大唐,引導內亂和外患。
最後一個派系是中立,保持看戲,偶爾又煽風點火一番。
公孫舉顯然是支援老師,但他支援的下場並不是很好,從渤海郡刺史職位調任長安編外隸書,需要私人負責調查源頭之事。
沒有弄清楚情況,就因為師徒系原因站隊,公孫舉下位的不冤。
當今陛下也遂了他心願。
既然相信《秘記》,就找出源頭,找出真實來。
“這事情鋪開太廣,涉及人數過多,您隨便查查就好!”
李鴻儒勸誡著公孫舉。
他能怎麼辦?
《秘記》的源頭真的是王福疇在操縱。
這份內容也百分之九十的可能屬於王福疇編纂而出。
在這件事上,王福疇不冤。
只是漏了李淳風這個發現者。
明哲保身的李淳風現在很安全,甚至和袁天綱在專門負責推衍《秘記》內容的準確性。
“怎可隨便查查,即便難度再大,也要救老師”公孫舉皺眉道:“你如今還有學業,倒是不必須……”
“是真的只能隨便查查”李鴻儒低聲道:“《秘記》大部分內容真是咱們老師……”
“怎麼會如此?”
李鴻儒的聲音低如蚊蟻吶吶,但公孫舉依舊聽得清楚。
他瞪著眼睛看著李鴻儒。
若幕後的源頭是王福疇,這要他怎麼查。
他也沒能力去驗證《秘記》真偽。
未來之事千千萬,任何決議都有可能引發變化。
正常而言,未來之事難有人預測準確。
但放棄枝葉,只遵循脈絡主經脈,從宏觀方面去推測,或許又有人能看出部分端倪。
但公孫舉知曉自己老師的那點本事,渾然不清楚王福疇怎麼就有這種大動作。
“定襄道行軍大總管李靖答應幫我們美言幾句,徐大都督也願意幫咱們開口,他還遞訊息,讓我和太子……”
“有著兩位助力開口,必然事半功倍,但太子?”
“除非他有治癒腿的方法,又或能忍受較之金雕爪要差的腿,否則主動性在咱們身上,他多少要承一份情。”
“妖力迷幻神智,這種事有後患,需要太子保證不做追究,甚至需要陛下認可。”
“必須的,我肯定不會隨意顯擺這種東西。”
“咱們大唐真的只能傳三代?”
“李淳風觀望龍氣時是這麼說,但我也不知道靠不靠譜!”
“這幫賊道相師,每次都用信則靈,不信則無來打發人,讓人捉摸不定。”
公孫舉目光不斷閃爍,他顯然徘徊在相信與不信之中,心下一時難以確定。
“大勢難擋,若將來真的只能傳三代,就不能過於站隊了。”
公孫舉喃喃。
從王福疇開始,他們的派系便是中立。
中立派明哲保身,但出了問題幫腔的人也少。
朝堂上願意保王福疇的人不多。
公孫舉不乏一些私下動作,但在此時,他亦敏銳覺察到要停下來,不能再攪動渾水。
無法追查《秘記》的源頭,他更難去追蹤李淳風觀看龍氣時的推測。
“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為!”
在變革之中,固守和提前站隊都可能導致滅頂之災,甚至於權位越高越如此。
總有人可以進行取代,也便難於保全自身。
公孫舉長長吁出一口氣。
他顯然有了一些初步的想法。
與此同時,他亦叮囑李鴻儒,莫要在一些事件中牽涉過多。
即便強如唐皇,依舊受過辱,即便戰力滔天也擺脫不了這其中的規律。
“這是社會群體性的關聯影響,只要屬於社會群體中的一員,就不可避免遭受到社會關係的影響……”
讓公孫舉沒想到的是,李鴻儒居然還能對這些關係進行侃侃而談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