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八章 第二道榜文任務(第1/3 頁)
當陰陽生。
一切便開始不斷的衍化。
李鴻儒只覺身體中似乎充斥著模糊感。
這是讓他自己都覺察到模糊的景象。
作為太子所提及推衍術算最出名的是《周易》,這冊儒家經典帶來了模糊推衍的巨大力量。
一時間,他有種自己彷佛不是自己的感覺。
自己都難以察覺自己,更無須說相師。
這大概會將一些相師繞到不知道那個角落中去。
從冥冥中清醒過來,李鴻儒只覺身體一陣通透和舒爽。
李旦大概沒能熬過他閉關的時長,此時廂房中沒有李旦的身影。
李鴻儒站起身體時,只聽身上傳來一陣陣噼噼啪啪的聲音。
他凝眉時,只覺身體似乎有了一些變化。
此前身上的殺伐武者形象消退了下去。
甚至於血肉都有著變換,從此前臃腫的肌肉化成了綿長充實的瘦肉。
這並非是他身體虛弱,李鴻儒展動身體,還覺察到自己實力似乎往上提升了一段。
他伸手掐了一道劍指,連連點出時還聽到了刺穿風的尖銳。
體內的空巢之中,儒家浩然正氣大盛,有著慢慢與氣血之力拉平的架勢。
《易》屬九經,又源於《周易》。
通透《周易》時,也讓體內儒家浩然正氣有了大幅度的成長。
“若非《周易》過於繁雜,正常人研究精通的時間可能要十餘年,這倒是一冊邁入儒家浩然正氣的捷徑。”
難有大儒給初級的學員們普及《周易》這種深奧性的經典。
相較於深入研究《周易》,倒還不如泛讀《九經》。
李鴻儒只是稍做思索,便已經明白了下來。
《易》為群經之首,《周易》也衍化成了類似實力一樣的秘籍。
連連的大經文通透,李鴻儒只覺諸多典籍之下,自己離元神境彷佛只差了一層膜。
只需一捅,他便很可能第二次凝聚元神。
有了凝聚武魄的經驗,他這一次難於有多少意外。
只需維持儒家浩然正氣和氣血之力的同步前進,他必然能在空巢中凝聚元神。
心中有了幾分底氣,李鴻儒整個人也輕鬆了起來。
“李錄事閉關還沒清醒過來?”
“餵了辟穀丸沒有?”
“我來餵我來喂!”
“隔三差五就靠辟穀丸維持,他餓了一個月,這都餓成什麼模樣了。”
李鴻儒正查探自己身體的情況時,只聽樓下傳來太子的囔囔。
“居然有一個月之久!”
李鴻儒一怔。
他隨即看向《周易》那厚達半米的書,心下又瞭然。
修煉不知歲月,這恍惚之間,日子便過去了許久。
有太吾輔助都是如此,若那需要自研的修煉者,想來閉關之下,可能數年便在歲月中消失。
他推開窗戶,喊上了一句,又去推開書房的門。
“殿下!”
“李錄事,你可算是出關了!”
太子看著李鴻儒。
對方的身材削瘦,李鴻儒臉上甚至還帶了一絲久未沐浴太陽的白潤。
手下真處於閉關中,這也是沒轍。
沒人願意如此長久呆在一處書房中,僅僅靠著辟穀丸維持生命。
瞅李鴻儒這模樣,身體都瘦了一圈。
但體型瘦下去,太子不知怎麼又覺得李鴻儒似乎較之此前有了不同的感覺。
這似乎是強大。
修行諸多典籍,太子的見識並不缺。
他只覺李鴻儒隱隱有著成就元神之感。
“妙極!”
太子讚了一聲。
李鴻儒這麼閉關研讀修煉,這多少讓他有幾分緊迫感。
太子也不知自己十七八歲時有沒有可能凝聚元神或者武魄。
唐皇在十八歲時已經多次統兵打仗,更是封令大都督大將軍等職。
如今的大唐顯然不需要他去打仗平叛,但太子只是思索父親當年的英姿,也不由有幾分追趕之心。
他思索一番,覺得自己更應該抓緊一些學習的時間,也認認真真聽那些大儒講講課。
青春期的逆反心理平息了諸多,太子一顆浮躁的心思也靜下了許多。
本想找李鴻儒商議著多開一些江湖司的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