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一章 喬遷之喜(第2/2 頁)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
待得行完萬里路,再去讀萬卷書,此前諸多不明便有了理解。
“克明俊德,以親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協和萬邦。”
《九經》修養自身,也修養理念,小到為自己,又到一村一落,一地一區,一國一土。
相較於道家獨善其身,釋家曾經宣揚的我為人人,儒家顯得中庸平和。
儒家不做一時極端的奮進,也不承受逆來順受的苦難。
慢慢的踏步前行,也便慢慢將諸多事情捋順解決。
儒家中庸但不昏庸,有謀而後動的智慧在其中。
李鴻儒郎朗而讀,一身的正氣從銳利外放,又進入到平和柔順,愈發有著收斂,不再咄咄逼人。
仿若流水一般,儒家浩然正氣穿插在氣血之力,釋家佛法力量,被爆錘的妖力之中。
“這便是中庸的包容性嗎?”
李鴻儒只覺儒家浩然正氣有了另外一番模樣。
正氣依舊是那股正氣,但慢慢也有了新的適應。
在面對體內另外三股力量時,儒家正氣不斷進行著自我的調整,也不斷有著轉變。
面對勝出一籌的氣血之力,儒家正氣並沒有硬碰硬的比誰更強,而是慢慢有了一絲融合。
李鴻儒覺得這就是自己追求的道。
若想文與武並進,能形成徐茂功脈經上提示的元神,滿足身體和外顯的需求,便不能走極端與暴力。
他將來的元神有可能會較為中庸,但又能滿足內外的需求。
如同李靖一樣,武難第一,文亦輸於眾多大儒,但李靖就是頂尖的高手,難有多少短板可言,綜合的實力最強。
“李尚書更多的是修兵法,兵法如神,一人可擋千軍。”
李靖擅長統兵打仗,術法更偏向於群體。
李鴻儒覺得自己將來的術法會更偏向於個人。
“到時我這邊捅一劍,那邊砍一刀,還能搓個掌心雷,打不過就用琵琶洞主的飛天術逃命。”
李鴻儒喃喃數聲,只覺自己將來就是這模樣。
他燻讀許久,步出書房之時,見得李旦在遠處假山旁練刀,刀法從浮躁進入到了沉穩。
兄弟兩人慢慢收心,也漸漸轉入到了自身的根本上。
臨近天黑之際,一家人開啟晚餐,只聽外面大門一陣猛敲。
“國子學生李鴻儒是不是這家啊?”
喘著粗氣的聲音在門外晃盪,傳盪到近百米外的中堂之中。。
除了公孫舉,又有幾個送行李保國的老哥們,這是第一個陌生的敲門聲。
“對,你是哪裡人?”
李鴻儒耳朵略尖,隨口回了一句。
他聲音有些不足,門外聲音依舊,李旦頓時幫忙吆喝了一聲。
“我是來宣旨的呀,陛下召你去晚宴”門外氣喘的聲音大吼道:“我拖了關係,找了很多人,才知道你們搬到這兒來了!”
李家今天搬遷,知曉李家新地址的人不多。
想找李鴻儒等人是個難事。
他還是尋了大理寺的人,調查一番後,才找出門路。
宣讀聖旨的官員只覺自己今天太倒黴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