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六章 網(第1/2 頁)
如同飛蛾撲火。
無數人心懷滿志衝向了朝廷。
李鴻儒也不例外。
甭管老師王福疇被貶,公孫舉退出,他也只能向前。
生活在大唐,他還脫離不開這張網。
即便萬文石不在後方硬推他,李鴻儒覺得自己羽翼豐滿後也會有進入朝廷的機會。
他並不喜歡朝廷的官職,但李鴻儒對朝廷的修煉術很有興趣。
如同杜正倫一樣,這是朝廷頂級大儒教育的實力。
甚至於王福疇和公孫舉都不具備這樣宣講經文的能力。
朝廷職位上爬得越高,便能接觸越多。
皇室把持著大唐諸多的修煉之學。
若說太學之中的閱讀室內容豐富,擁有各種初階的術法。
在國子學中,這種術法的精妙就進入到了中階。
但只有在朝廷,在皇室,才把持著高階和隱秘的典籍與術法。
李鴻儒與太子相聊時也微微觸及了這方面的內容。
類似的修煉秘籍,更高層把持的修煉也有著區別。
譬如李鴻儒修行的《靈脈五經》。
這是源於太學的藏書,修煉耳竅。
但在國子學中,類似書籍修煉耳竅便更為深入,修行帶來的效果也更佳,能偷聽的距離更遠。
若是朝廷一些秘閣之中的藏書,又有著一定的區別和進步。
這種概念類似河東武館《李氏十二路快刀》、《追風刀》、《南刀》、《鷂子刀》等刀法的區別。
同樣類似的刀法,越往上爬,見到能力的效果要更好。
朝廷彷佛就像一個頂級的宗門,諸多朝廷大員不斷提供、也不斷完善著朝廷的各類知識。
即便李唐皇室只是短短几十年,底蘊也已經變得極為龐大,毫不遜色於諸多聖地漫長歲月累積的傳承。
在朝廷之中,涉及術法、兵法、繪畫、音律、弈棋、鍛造、醫術、毒術、廚藝等。
諸多才藝中,也不斷衍生出了各種傳承和絕學。
即便是廚藝,也因為藥膳的搭配讓食物有了不同,對修煉者裨益巨大。
李鴻儒從太子那兒探聽了一些內容,又日日在國子學中修行。
這種差別幾乎差點壞了他的心境。
世上修煉學如此之多,各種修煉學的獲取難度又大,更是有層次的關係。
一時讓他各種雜亂念頭叢生,只覺需要精通各種修煉學,想要完美的難度太大了。
國子學閱讀室有上千冊的書。
國子學人少書多,他並不需要去搶。
這讓李鴻儒除了日常的學習,不斷增強儒家正氣的底蘊,他日日徘徊於背誦之中,想著研讀各種內容,學得一兩手新術法。
直到李旦那天興沖沖捧著打磨身體的鯨鯊油回來,李鴻儒才忽然想起自己較之常人更為強大的修行模式。
術法萬千,這些術法也是諸多大佬們不斷研發創新出來,永遠都學不完的各類奇妙能力。
以國子學的藏書,他要背數十年才有可能將諸多書默寫出來。
而在國子學之上,朝廷之中還有更好的書。
“不入元神,我偷學這些低階的能力能在將來做多少用。”
靠著太吾推動到100的修煉進度,李鴻儒有著一定的特殊。
但李鴻儒更是看向了元神境界。
在元神境之前,他100修煉進度能展現出極為不錯的實力。
李鴻儒頓時想到了元神之後。
當基礎不同,實力就有蛻變,元神上有不同的修行內容,諸多低階術法難於作用。
“我不能迷失在這些正氣術法中!”
李鴻儒止筆。
在白紙上,那是一冊名為《履水決》的術法。
李鴻儒已經背誦謄寫近半。
擁有這種術法的能力,可以在水面上行走。
他將筆墨一擱,用手指按壓著太陽穴,止住了自己初入寶山迷失自己的行為。
李鴻儒審視自身,盤算著自己身上各種修煉學。
《抱朴子》屬於道家大宗門傳承的秘典。
《洗髓經》則是釋家聖地中的傳承。
《脈經》屬於徐茂功苦心鑽研的絕學,能收錄到朝廷頂級特殊絕學之中。
《人仙長生經》是真武宮主隨手丟擲的內容,李鴻儒也不知算不算某種頂級傳承,見識有點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