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九章 王福疇離京(第2/2 頁)
“陛下賞罰分明,你莫要責備陛下,若是人人如我一般,這天下便是謠言滿天飛,如今陛下讓李淳風和袁天綱調查,算是我付出有所得。”
王福疇的臉色坦然。
他顯然不後悔向朝廷提交註釋《秘記》,他只是後悔自己選擇的時機不算好,被一些有心人推波助瀾當了槍。
也算他多年來勞苦功高,沒有因為太子被蠱惑後就被砍頭。
如今唐皇藉助大唐對外大捷進行特赦,也止住了一些人的嘴。
但唐皇只能做到這種程度。
畢竟王福疇影響的是唐皇的兒子,還是太子之職,未來大唐帝國的繼承人。
此番懲罰已經算是非常留情面了。
他低聲說了數句,又對李鴻儒和公孫舉警戒道:“你們一定要注意,不論將來官到何等位置,實力又有多強,都不要介入到皇權的事態中。”
夾雜在《秘記》中,王福疇發現自己完全失去了對事態的控制。
民間的傳言被人推波助瀾,蔓延的速度太快太快了。
一步錯,步步錯。
他不得不跳出來。
但跳出來之後,王福疇發現自己倒了大黴。
他在這種大勢之中不可避免充當炮灰。
“將來之事難言,但大勢難擋,逆潮之時會猶如螳螂擋車。”
經歷過一次,王福疇也看開了。
他此時的下場已經算是很好。
“今天十二點之前,我便要離開京城”王福疇道:“我心中牽扯著諸多事情,也放心不下你的教學。”
王福疇看著李鴻儒。
這是他教育最少的弟子。
眼見著李鴻儒放射出灼灼光華,但他難以看著成長。
王福疇有幾分不甘心。
但見得李鴻儒的模樣和實力,更有國子學生的身份,他又放心了幾分。
“這是我《南明丁火的後三卷》,也有一些關於我個人推衍的方向,只能提前交予你,若是有不解,就找你師兄,他如今也是個閒散人”王福疇叮囑道。
“以後也是以後也是”公孫舉連連開口道。
“你怎麼能說以後也是?”
“學生本就對做官並無多少興趣,只是最初想著有幾分能耐,若是不報效於大唐,不免浪費了才華,如今替代者甚眾,我就安然退下來了。”
公孫舉嘮嘮叨叨。
他顯然不想再做官。
成長到一郡的刺史,這已經是文官的極高成就。
倘若再成長,便要進入長安城朝廷政治中心。
見識了自己被貶的速度,還有王福疇夾雜在這中間的風雨,公孫舉已經熄了這方面的志向。
“你被貶的乾淨,沒人落井下石,想著謀害你,也好!”
王福疇尋思了數秒,這才吭聲。
人在江湖,想退出時身不由己。
但在官位之上,同樣是如此,這不是想退就能退的場所。
公孫舉立場極中立,又時常跑跑腿四處盤活渤海郡經濟。
諸多州郡被他佔了便宜。
但諸多刺史又巴不得他趕緊來佔便宜,好方便兌換掉自己州郡多餘之物。
這讓公孫舉的人緣處於被嫌棄又歡喜中,依舊是不偏不倚,和王福疇的中立態度沒大區別。
眾官難於因為這種關係力保公孫舉,但也不會對公孫舉下黑手,在落難時落井下石。
公孫舉能安然退出。
他擅長經濟,又是元神高手,不當官也能活得很好。
“那就只有你了!”王福疇看向李鴻儒道。
“我還沒當官呢”李鴻儒低聲回道:“再說了,我對當官也沒興趣。”
“……”
王福疇覺得自己收的徒弟個個都很佛性。
一個上任安然,退任坦然,下來後就沒想著回去。
一個現在就對當官沒興趣,這種態度在將來當官摞挑子只怕是極快,怠政是免不了。
“你們多少還是要有興趣一些啊!”
王福疇只覺有些恨鐵不成鋼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