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一章 名利動人心(第1/2 頁)
“好好好,正業果然了不起!”
時隔十二天,李鴻儒亦見到了自己口中叫囔‘長安名氣很大’的李無忌。
這是他第一次見李無忌。
他只是此前在祝青山的口中聽過這位的名字。
李無忌長相粗狂奔放兇惡,臉上還一道刀疤留下的痕跡,隨著年歲的增大,他臉上才有了幾分柔和之色。
雖然是六十五歲的高齡,但他身體極為健康,滿臉的紅潤之色。
他身穿錦衣勁裝,依舊有著武者簡單幹脆衣著的習慣。
背上一柄近一米二上的大刀極為引人注目。
自從接到丁正業的喜報,李無忌縱馬單人來到了幷州。
這是一個喜歡獨行的武者,依舊保持著年輕時的心態。
尋得一處靈山妙地收徒是開派宗師,而在鬧市中開設武館,廣納學徒也是開派宗師。
不論在於野,還是在於市,又或入了朝廷,這並無區別。
一個開派的宗師並不會以地勢作為標準。
開派宗師最重要的標準是人。
能留下傳承,也能廣泛將傳承傳播出去。
丁正業實力雖然只是江湖二三流,但已經做到了很多高手難以做到的事情。
能在一處大城中開設武館,此時還在籌劃傳承,這是開派宗師初期的景象,讓他連連道了三聲‘好’。
這些傳承源於他,但又以另外一種形式傳承了出去。
李無忌心思坦然,沒有任何責怪的意思。
這是丁正業的本事。
這樣的弟子越多,能不斷的開枝散葉,才證明著他的能耐。
待得休整,又吃喝一場,李無忌亦是在四處檢視著丁正業這家新武館。
武館初具雛形的模樣讓他連連讚歎。
他彷佛看到了當年的自己。
只是他自己當年走過的路太艱難了,很不容易才在風雲際會的長安城站穩跟腳,立下基業,也成立了河東武館。
當初哪曾像丁正業這樣,只是一次適逢其會的殺戮,便已經被捧上了幷州的神壇。
“你請的先生年輕,但確實不錯,比我當年請的先生強太多了。”
見得李鴻儒撰寫的秘籍,李無忌忍不住的讚歎。
這是在給河西武館立傳承。
丁正業親口敘說,又加以演示,李鴻儒記載和描繪。
一冊冊秘籍厚度十足,也將丁正業所學齊齊謄寫到書冊上。
這些秘籍詳細得能可以直接念出來教學生。
通俗、直白。
這是優點。
但也容易讓秘籍外流,被他人修行而去。
這讓李無忌連連叮囑了丁正業數聲,務必要看管好秘籍,免得被人偷學。
他性格直爽,行為亦是主動,丁正業屢屢想插嘴介紹李鴻儒,又被李無忌用其他事繞了過去。
這是關係到傳承的秘籍。
此時不僅有丁正業的補充,李無忌亦是加入了進來,不斷審視檢視,也不斷彌補著秘籍上的疏漏。
修行教導學徒多年,李無忌不僅實力遠勝丁正業,便是講解的能力也遠遠超出了丁正業。
李鴻儒聽得連連點頭,開始在一些地方加以糾正,又或新增註釋,甚至增加一張夾頁進去。
丁正業的秘籍或多或少有一些缺憾,但李無忌補充完畢,這讓秘籍完整度進一步提升。
數種95以上的秘籍又重新進入了可研讀的階段。
李鴻儒相當滿意這種及時雨。
這種補充對丁正業好,對他也很好。
“了不起!”
這其中也不乏李無忌對他連連的讚揚。
李無忌覺得給丁正業撰寫的這個先生太了不起了,雖然弱雞無力,但頗為精通刀術,諸多理解極為通透。
這讓秘籍的謄寫難度變得輕鬆了許多,沒有出現那種牛頭不對馬嘴的情況。
“你得多給小先生一些潤筆費”李無忌對著丁正業道:“你或許還不曉得想找個通曉我們刀術知識的先生有多難,看了他給你寫的秘籍,我都想把河東武館的秘籍燒了。”
除了最初開設武館之初,李無忌請人撰寫過秘籍,數十年下來,亦伴隨著他不斷的修訂和更正。
丁正業用於傳承這套秘籍,省卻了太多麻煩。
即便是他也難以再找出疏漏。
除非丁正業修煉有成,凝聚武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