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部分(第3/4 頁)
家熟悉的。新的、更有效的鐵製工具使農業有可能從原先的黃河發源地向南擴充套件到森林茂密的長江流域(相當於從印度的印度河流域擴充套件到恆河流域)。鐵製工具還促進了流域地區大批的排水工程、為長距離施運大批商品而進行的運河開挖以及西北乾旱地區的灌溉工程。
所有這一切都意味著生產率有了巨大增長,生產率增長又轉過來促進貿易和工業,並最後使大部分經濟商品化。貨幣在較早時候就已開始使用,通常以貝殼的形式出現。現在又出現了銅幣,並日趨廣泛地使用於各經濟部門。在經濟商品化的過程中,產生一個新的商人和匠人的階級。他們自由且富裕,因而不再象過去那樣依靠封建主;相反,他們組成新的貨幣貴族,並很快向封建主至高無上的地位提出了挑戰。
隨著經濟商品化,土地成為可以自由買賣的一種財產。富有的商人獲得了大筆地產,貴族們為了增加自己的收入,不再象過去那樣向村社頭領收取一定量的地租,而是派人直接向農民索取更多的地租。
伴隨經濟變革而來的是重大的政治變革,即封建分封制轉變為中央集權制。經濟的發展和經濟商品化為各封建國家的統治者提供了建立中央集權所必需的財政資源。當時還新開墾了不少土地,這些土地的管理不屬於封建關係範圍之內,所以地租都直接交入諸侯們的府庫,這一點尤其增加了建立中央集權所必需的財源。除此之外,諸侯們還為了牟利,愈來愈對鹽鐵的生產和分配實行壟斷。其結果是,諸俟們能夠把從前分給貴族們的封地轉變為由他們自己的中央政府派官員管理的行政單位。這一發展過程是很緩慢的,可是在其發生的地方,大大增進了統治者的財力和權力,並相應地削弱了首都的周王朝。實際上,秦統治者所以能成功地征服整個中國,一個基本原因就在於他們率先採取了上述這些措施,並因此而得益。我們將在本章第三節論述秦朝。
二、哲學家和經典
我們前面論述的混亂和改革深深地影響了中國思想象,迫使他們重新估價自己的傳統,或將其拋棄,或使之適應過時期的需要。因而,東周時期是一個思想文化大變動、富有創造力的時期,它使人聯想起希臘的理性主義哲學家和印度的怫陀以及其他宗教改革者在類似情況下所取得的成就。
由於中國文明具有注重現世的性質,所以中國傑出的思想家都傾向於首先當注重實際的政治家,對爭取各國統治者接受他們的觀點很感興趣。他們在旅行和辯論的過程中,吸引信徒,逐漸形成各哲學學派。當時思想十分活躍,以致中國人把這一時期稱為“諸子百家”時期。這裡,我們將探討存在過許多世紀、對中國文明的發展有重大影響的幾家學派。
雖然這些學派的創立者往往是一些大膽的改革者,但他們幾乎全都認為在遙遠的過去有一個黃金時代,渴望能從這一黃金時代得到啟發。這一傾向在大多數文明中都可見到。黃金時代不僅存在於中國作品中,也在《伊利亞特》、《埃涅阿斯紀》和《吠陀》中得到描述。但是,對過去的意識和崇拜在中國人中表現得特別強烈。因此,他們小心地儲存和研究較早時期的著作,認為這些著作是處理私事和公眾事務所必不可少的。
這些古代著作中最重要的是與儒教相聯絡的《五經》。按照通常論述它們的次序,第一部是《易經》,即占卜用書。這部書充滿民間流傳的預兆和占卜術。例如:
如果一隻公羊衝撞樹籬,而且回不來或進不去,那麼,你要做的事將完全失敗。
第二部是《書經》,即歷史書。此書由周朝早期的歷史檔案和演說辭組成,不過其中有些材料據現在所知,是後人偽造的。第三部是《詩經》,即詩集,由約300首詩組成,其中大部分詩始於周朝初期。第四部是《禮經》,即儀禮書,由最廣泛的哲學見解至最詳細的日常生活行為準則彙編而成。最後一部是《春秋經》,是一部簡短的編年體歷史書,記載了公元前722年至481年間影響魯國或在魯國發生的諸重大事件。魯國是孔子的祖國,這部編年史是孔於按照傳統,依據較早的地方記錄整理而成的。
從這些經典轉向研究、利用它們的哲學導師,比較起來最為傑出的是孔子。他的影響極度深遠且持久,所以過去2O00年間,中國人生活方式的特點可以公正地用一個詞即“儒教”來表示。孔子(孔夫子的拉丁名字,即孔大師)於公元前551年出身於下等貴族的一個貧困家庭,他必須在這個世界上求得成功。而他當時面臨的世界是沒有希望的,到處是封建割據的混亂狀態,無論在宗教還是世俗方面,都沒有一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