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部分(第1/4 頁)
因為它使勝利者穆斯林阿拉伯人能夠讓曾是佛教的最早據點之一的廣大地區,開始皈依伊斯蘭教。
唐朝皇帝又設法繼續維持了一個半世紀的統治,但這是一個形勢不斷惡化的時期。京城不適當的刺激性的奢侈生活,加之連續的乾旱和普遍的饑荒,使許多省份發生叛亂。朝廷雖得到了地方軍事首領和邊境地區各“蠻族”部落的援助,但這些人很快就擺脫朝廷的控制,無視皇帝的命令,為爭奪註定滅亡的朝廷的繼承權,相互之間展開了鬥爭。結果,907年,一位叛軍首領廢黜了唐朝末代皇帝,洗劫了長安城。此時帝國已四分五裂,開始了為時半個世紀的所謂的“五代”時期。最後,一位有才幹的軍事將領重新統一全國,建立了一個新的王朝——宋朝。宋朝同唐朝一樣持續了大約三個世紀(960…1279年)。
應該指出,唐、宋之間僅相隔短短半個世紀的分裂,已成為中國以後歷史的模式。國家再也沒有象在漢朝崩潰以後那樣,經歷長達數世紀的混亂局面。其原因是,自唐朝起,中國文明規模巨大,根深蒂固,不可能形成長期分裂的狀態。如果帝國的統一被西方的多種多樣的變化所取代,或許這一文明會變得更富有革新精神,更具有創造力。這只是歷史上必須加以思索的一個“如果”。但有一點是無可置疑的:中國人自己認為分裂和隨之而來的混亂是反常的、不幸的。有句古話說道:“猶如一個天空不能有兩個太陽,中國不能有兩個國家或兩個皇帝。”
三、宋朝的黃金時代
同漢朝和唐朝統治者相比,宋朝皇帝在對外關係方面顯然十分被動。他們並沒有發動大的戰役,恢復帝國在歐亞大陸中心地區的疆土。相反,宋朝第二任皇帝只想從遊牧民控制下收復北京和長城之間的領土,但他卻慘遭失敗。他的繼承者便放棄了對這一地區的要求,甚至每年向遊牧民“送禮”,這實際上是變相的納貢。因此,宋朝從未收復滿洲的東北領土,也沒收復西北領土;而西北地區可提供到達西方的陸上通道。
這是宋朝一個致命的弱點,它使遊牧民入侵十分容易。“送禮”政策實行了一個半世紀,當宋朝皇帝輕率地試圖收復東北領土時,災難降臨了。來自滿洲北部的新入侵者,擊敗了在東北地區居統治地位的遊牧民,宋王為之鼓舞,決定收復此地。他利用這一表面上的機會,派兵進入滿洲。結果,非但沒有輕易取勝,反而慘遭失敗,從而導致了中國北部大規模的入侵。宋朝防禦土崩瓦解,朝廷只得留在中國中部的長江流域和南方地區。因此,宋朝的後半期,即從1127到1279年被稱為“南宋”。前半期,即960至1127年被稱為“北宋”。
宋朝最初未能收復邊沿諸省,後來又丟失了北半個中國,這遭到中國後來歷史學家的嚴厲譴責。這種批評雖不可否認,但中國文明有許多方面在唐、宋幾個世紀中達到頂峰,這也是事實。文化領域尤其如此。在這幾個世紀中,出現了佛教經文和儒家經典的大百科全書;許多學者撰寫的各朝歷史內容全面;偉大的詩人和藝術家的傑作大批湧現;寫在書卷上的書法藝術同繪畫一樣受到高度評價;精美的瓷器幾乎如玻璃一樣薄,一樣透明;印刷術的發明價值連城,被利用來影印和發行大禮佛經:科學技術取得了至今才得到充分理解的非凡的進展(見第十二章第三節)。
除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時期值得注意的是,發生了一場名副其實的商業革命,對整個歐亞大陸有重大的意義。商業革命的根源在於中國經濟的生產率顯著提高。技術的穩步發展提高了傳統工業的產量。同樣,水稻早熟品種的引進,使作物在過去只能一季一熟的地方達到一季兩熟,從而促進了農業。此外,宋朝興修的新的水利工程,大大擴大了水田灌溉面積。據估計,11至12世紀,水稻產量增加了一倍。
生產率提高使人口的相應增長成為可能,而人口增長反過來又進一步推動了生產。經濟活動的迅速發展還增加了貿易量。中國首次出現了主要以商業,而不是以行政為中心的大城市。
對外貿易突飛猛進,這一點比國內貿易更為顯著。國漢代起,中國對外貿易的規模已相當大。到了唐朝,尤其是宋朝,對外貿易量遠遠超過以往任何時候。這一貿易迅速發展的基礎,當然是中國前所未有的經濟生產率。航海技術的改進——其中包括指南針,帶有可調中心垂直升降板的平底船,以及代替竹帆的布帆的使用——也很重要。最後,穆斯林商人和水手從事貿易的積極性,也加快了對外貿易的發展;當時,他們是亞洲諸海的偉大創業者。
結果,海港而不是古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