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漂亮女主廚海島日常[美食] 第70節(第1/4 頁)
第一道是馬鮫魚。在海島流傳著這樣一句話,“過年吃馬鮫魚,年年有餘;做馬鮫丸,圓圓滿滿”。馬鮫魚是昨天早上彬哥二人在海里捕撈的,姜雨禾用靈泉液養了兩天,去盡了腥氣,她需要將馬鮫魚切成片狀,再用胡椒粉醃製後香煎,煎至黃金紅亮後就可以出鍋,最後擠上幾滴檸檬汁,一道既保留了肉質清甜,又香又嫩的香煎馬鮫魚就做好了。
第二道是齋菜煲。每逢過年吃“齋”是海島傳統的民間習俗,它以腐竹、黃花菜、冬菇、木耳、粉絲等素菜為原料,製作方法非常講究,先將所有素菜泡□□洗乾淨,木耳、黃花菜等是煸炒至半入味,豆腐乾是炸至金黃,接著淨鍋燒熱,油熱後將全部菜料放入,下清水,調入適量生抽、味精、麻油,慢火煮透。最後是擺盤,將煮好的齋菜分別按其原料的顏色間隔擺放入砂鍋中,再稍微煮開後就可以上席。
第三道是藤橋排骨。這道菜被稱為亞市一絕,名列亞市十大美食之榜。排骨是本地農家自養土豬,先以姜蒜汁、蜂蜜等醃製入味,再用慢火油炸至熟。成品紅黃敞亮,甘香四溢,外脆裡嫩,鮮鹹微甜,口感有點像廣城的叉燒,卻又比叉燒多了點酥脆,可謂賣相和味道都是極佳的。
第四道是糯米鴨。這道菜在海島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烹飪方法經過幾代海島名廚的改良,皮酥脆得有點像京城烤鴨,肉嫩味香,具有滋陰補身、補虛調理的作用。
第五道是白斬雞。海島有句俗語“無雞不成宴”,過年怎麼可以少得了雞?甚至這種雞被稱為“年雞”,其中又以本地的文昌雞為上品,皮脆骨酥,肉嫩爽滑。以前姜雨禾吃不慣帶著血的白斬雞,但後來發現這種方式烹飪出來的雞,肉色潔白皮帶黃油,保留了原汁原味的“雞”味。
在海島過年怎麼可能沒有蝦、蟹?雖說現在不是吃蟹的最佳時節,但有靈泉製作而成的魚餌在手,彬哥二人從深海里捕撈了不少蟹,膏滿肉肥,特別是那脂膏,金黃油亮,猶如鹹鴨蛋黃,只需要清蒸,再用姜醋蘸料而食,便是一道滋味鮮美的佳餚。
剩下的四道菜是象徵團團圓圓的八寶飯、“步步高昇”的年糕、諧音“錢財”“勤”的芹菜,還有椰子鮑魚雞湯。
正在廳裡貼春聯、窗花的姜曉娟聞到香氣,頻頻地朝廚房看去,還有家屬院的人也是,聞著從姜家飄出來的香氣,忽然覺得自己手裡的年夜飯不香了。
傍晚六點,年夜飯終於做好了。
江海蘭看著滿滿一桌的菜餚,既心疼又忍不住嘮叨,“就咱們三個人,你做這麼多幹什麼?怪累的……”
“沒事,難得過年呢!”姜雨禾拿起一碗湯,“咱們以湯代酒,碰個碗吧!祝新的一年紅紅火火。”
“好,祝雨禾新的一年生意蒸蒸日上,小娟學業進步。”
“祝姐姐賺更多更多的錢!”
三隻碗“砰”地碰在了一起,拉開了年夜飯的序幕。
飯後,姜雨禾帶著姜曉娟來到樓下放煙花。
現在國家還沒開始禁止燃放煙花爆竹,家屬院樓下已經有不少大人帶著小朋友在擺弄煙花。
現在的煙花款式很少,沒有那種放射到高空中再盛放的絢爛煙花,只有那種像熒光棒一樣拿在手裡慢慢燃放的,還有像花生一樣大小,扔在地上會發出“啪”一聲的,更高階的也只是那種射程只有一米多的煙花,顏色也比較單一。但哪怕煙花再簡陋,有了煙花,春節也彷彿有了年味。
姜雨禾給姜曉娟買了很多煙花,當小丫頭捧著一堆高階煙花出來時,家屬院裡小孩兒都用羨慕的眼神看著她,自己怎麼就沒有這麼好的姐姐呢?
小丫頭也不吝嗇,給了小夥伴一人一支或者兩三支菸花,小夥伴們瞬間笑顏逐開。
他們喜歡煙花,但當煙花發出“噼裡啪啦”的聲音時,膽小的小孩子連忙捂住了耳朵,又害怕又想看,那滑稽的模樣逗得大人們忍不住發笑。
小孩子在笑鬧玩耍,大人們便在樹下聊天,在這樣的除夕夜裡,大家都彷彿忘記了過去一年裡所發生的矛盾,就連黃嬸和劉嬸都笑著聊了起來,甚至一向沒人願意搭理的嚴嬸,也有人和她聊了幾句。
江海蘭剛洗完碗,透過窗戶看到在樓下放煙花的大女兒小女兒,眼裡忍不住冒出了熱意。
回想起過去一年,簡直就像是一場夢。丈夫因公殉職,大女兒高考成績受到了影響打算不念大學,撫卹金被全部搶走……那個時候,她覺得天就要塌下來了。
幸好,最後都變好了……這都是全靠大女兒用瘦弱的肩膀撐起這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