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部分(第2/4 頁)
但指揮能力卻是一般般。唐繼光是趁機將林大福帶在身邊教導一番,日後也好外放出去獨當一面。另外一個原因,匆忙間唐繼光也沒有找到什麼讓人信任的人。
而林大福則不同,是唐繼光的發小,在唐繼光落魄的時候都義無反顧的為了救唐繼光而不惜命。這種同生共死的兄弟都不能夠信任,唐繼光都不知道自己還能夠信任誰了。
“軍門!如果沒有其他事情,下官這就告退了!”唐冬元的話打斷了唐繼光的思路。
唐繼光這才回過神來,說道:“還真有事情,你帶我去慰問一下受傷的軍士!”
“下官遵命!”唐冬元應諾道。
出了府邸,便發現此時巖山堡內己經成為一個大工地似地。街上滿是參與守衛的青壯士兵,還有民壯,他們都在為防守做準備。製造守城器械、搬運擂木滾石等,來回奔走不停。不少壯婦都在邊上,也有人在街上熬稀粥,粥裡面雖然只有少量馬骨熬製,但裡面新增不少食鹽,讓乾的滿身大汗計程車兵及時補充鹽分。
因為這次堅壁清野,巖山堡附近一帶的百姓都被遷移到巖山堡內,一共有近兩百戶的百姓。有朝鮮人、有漢人、還有幾戶女真人比較雜,幸好都會漢語。這一千多口人,男子有五百多口。因為攻城戰中不少士兵傷亡,所以這些青壯男子都盡數編成輔兵。
以十人為一什,三十人為一隊的變成輔兵。隊中大部持有刀槍,共編了近二十隊。前遼東軍中的軍官負責帶領和訓練。由負責輜重後勤的唐冬元統一指揮,協調軍士守城。
壯婦也被編成隊伍,不同於青壯男丁的軍制,婦女五十人一隊。由她們各自任命隊頭,負責帶領工作。柔弱些的女子,也沒有落下,負責為軍民洗衣做飯,製做一些簡單的器物,同樣是忙碌不停。
他們的監督,則是由張盤帶兵負責,不過過幾天就由已經擔任鎮撫的孫繼海負責了。張盤在邊上帶人巡邏,一旦遇到有人懈怠的。張盤便依大明戰時軍紀軍法,該怎麼處罰就怎麼處罰,而且軍規非常重,不少都是斬殺之刑罰。
而且張盤還不需要稟報唐繼光,便可將他們就地處斬。再加上城外的後金軍虎視眈眈,關乎到自己的生死存亡,倒也沒有人敢不用心。城中氣氛尚算和諧,不用唐繼光以鐵血手段維持,這讓唐繼光頗為得意和滿意。
經過這些天來,那些被帶入巖山堡內的二百戶百姓,他們雖然每天被組織起來幹活守城。但來到巖山堡後,他們原本戰戰蓖兢的心情放鬆下來,堡內士兵不比那些遼東軍那般,軍中士兵守軍紀,也沒有欺生,更沒有橫行不法之說。
每天干活後,雖然談不上大魚大肉,但也有飽飯吃。就好比今天這般,繳獲了不少戰死的戰馬,還能夠吃上二兩馬肉,喝上一碗馬骨湯。比起原來自己在外面提心吊膽,還被剝削的生活,可說是一個在天上,一個在地上。
要不是城外的韃子並在,眼下這種生活己經非常完美了,很多百姓都動了戰後留在東江軍轄下生活的心思。
見到這些精神面貌,唐繼光更加滿意。(未完待續……)
第266章 後金軍的計策
走著走著,唐繼光便在護衛及軍官們的簇擁下,大步走過街頭,來到了臨時建立的傷兵營。
看到唐繼光走來,傷兵營附近巡邏的戰兵及忙碌運送藥品的輔兵們,都走向他恭敬行禮,眼中滿是尊敬。正因為有了唐繼光的指揮,今天巖山堡非但能夠抗住大敵,保護了全堡軍民的安全。還出城狠狠的殺了建奴的威風,帶來了五六百匹戰馬。。
唐繼光朝他們微笑點頭,道:“不必多禮!救治弟兄要緊!”
“是!”軍士們齊聲應道,聽到唐繼光的話,他們心中有幾分慚愧之餘,自己剛才的確有幾分背本逐末。對唐繼光,軍士更加信服和敬佩。誰不想跟著一個時時刻刻都想著自己士兵,愛兵如子的將軍的?
傷兵營放在練兵場上,練兵場地面開闊,四周還有多株的楓樹、松樹。巖山堡雖然新建,但這些樹木都是原來修建之前就有了的,負責修建的張盤巧妙的並沒有將之全砍伐了,而是留下一部分。這些枝繁葉茂,可以讓訓練後計程車兵在此處休息。
因為帳篷有些不足夠,受傷的軍士先在大樹下治療,包紮好傷口後。如果傷勢比較重的軍士便抬入帳篷內休息。以後每幾天換一次藥,一直到傷口痊癒為止。
傷勢比較輕的,則是因為帳篷位置不多,則是回到原來居所休息。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近七百的傷亡。而巖山堡內原本駐兵不過是一千八百。哪怕唐繼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