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部分(第3/4 頁)
光在視察鴨綠江完畢後,便前往鐵山,在鐵山那裡聚集了上百名工匠。這些工匠都是遼東逃難過來的,不少是來自撫順的。這些遼東工匠雖然都是匠戶居多,但比之江南的匠戶,這裡的匠戶水平高了不止一層,這也和常年作戰有不少關係。
不過到了當地後,唐繼光才發現,鐵山的路當真是糟糕的不得了,凹凸不平不說了。而且狹小,不少道路邊上就是陡峭的斜坡。挑夫運送鐵礦石都要比較小心,一個平衡感保持不好,就得掉的粉身碎骨。甭說走了,在邊上看的人都膽戰心驚了,可見行走在上面的人是何種心情了。
唐繼光當下便讓人找了王一寧來。王一寧現在已經不是當初和唐繼光初見的普通生員了,現在有鐵山縣通判的職務。通判負責管理糧運、兵事、獄訟聽斷,權力頗大。
更因為現在東江百廢待興,很多職務都空缺了,讓王一寧負責的範圍就更大了。當然了找人填補上不是問題,這個世界上什麼都缺,就是不缺想當官的人。特別是中國這個官本位制度氣氛濃郁的國度上。
問題是東江現在這個情況,唐繼光敢隨便派人上任嗎?所以唐繼光寧願空著很多位置,也唯恐搞出大亂子。一旦發生了亂子,那個時候就真是內憂外患了。
於是鐵山縣和鐵礦的事情唐繼光都交給王一寧處理。至於武器打造的事情,唐繼光找來了老蓋倫的兒子小蓋倫和一名老匠一同負責,就連老蓋倫和林良和,也被唐繼光從臺灣調來遼東。…;
王一寧是一個幹實事的人,他很快就來見唐繼光。而且衣服也沒有換,只是穿著一身灰白色的長袍,膝蓋上還有泥土,也不知道是不是剛剛從農田那裡視察回來。
“子安!(王一寧字),這道路如此破爛,如何行走得了人!每個月下來,恐怕都要出人命!”唐繼光見到王一寧,也不說什麼客套話,直接黑著臉指著那條道路說道。
“軍門,這事情下官剛想找你來說。這路下官已經知道,並且派人勘察過。官吏經過統計,認為要修葺這條道路,大概要二百兩、五百石糧食左右就足夠了!”王一寧見到唐繼光,也不客套,當下就開門見山。
“行!我撥五百人給你!”唐繼光聞言,臉色這才寬和一些,爽快道。“這事情做的不錯!倒是我剛才有些錯怪你了!”
“軍門客氣了!至於調撥人手,下官認為不用了!下官也知道鴨綠江那裡修築堡壘人手很緊張,調撥人手難免會影響備戰。”王一寧搖頭道。
“你這話說的沒有錯,但問題你到那裡找人手啊?”唐繼光好奇的反問道。
“朝鮮人難道不是人嗎?”王一寧驕傲的說道,他自然人員的問題,困擾了唐繼光一段時間。現在礦山也只有八百多名礦工開採而已,全盛可是近萬人。
少了這麼多人,自然是被唐繼光調去鴨綠江邊上修建堡壘了,可見人手之緊張。
“朝鮮的官員給嗎?”唐繼光不可置信的說道。自己可是不九之前,才和朝鮮人幹了一仗。朝鮮人會那麼好心的幫忙嗎?
“那是軍門並不知道朝鮮的情況!”王一寧有些沒大沒小的說道。
“放肆!軍門可是爾可以非議的!”孫繼海對唐繼光可是非常尊敬,套用現代的網路用語,孫繼海就是唐粉殘。
王一寧雖然有些著惱,自己居然被一個兵**呵斥了,不過他也覺得自己有錯,登時訕訕然的笑了起來,不知道該怎麼說話好了。
唐繼光道是不怎麼在意,笑道:“這沒有什麼,我又不是神仙,怎麼可能什麼都知道了呢?子安,說吧!”
“剛才下官失禮了!”雖然唐繼光似乎不在意,但王一寧認為自己是一個儒士,就應該有儒士的敢作敢為。
唐繼光苦笑了一聲,但還是受了王一寧的道歉。
見唐繼光並沒有拒絕,王一寧這才臉露微笑,接著說道:“雖然朝鮮的官員對軍門有些誤會!但朝鮮的百姓卻非常敬重朝廷。這都是因為當初萬曆朝鮮戰爭,朝廷對朝鮮的恩情不少。現在朝鮮各地都有立宣武祠,感謝當初大明在朝鮮中陣亡計程車兵,還有當時的統帥,楊鎬也位列其中。”
王一寧頓了頓,接著說道:“朝鮮的普通官員一般都不會阻撓,畢竟不認同大明的不過是朝鮮國王光海君等一幫人罷了。而且以大明的名義招募民壯,要輕鬆很多,七天內便可以招募到五六千人!如果不是怕引起朝鮮的敵意,下官認為肯定招募上一萬幾千人!”
唐繼光點下頭,道:“行!你的意見不錯!朝鮮人那裡儘量多招募一些,順便也修葺和擴寬一下從鐵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