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部分(第2/4 頁)
子。
儘管兩人其實都有出於沒有別的嫡子可選,這樣一種尷尬的境地,才做出的這種選擇,但還是要肯定李世民此舉的積極意義的。
李承乾就表示過,會延續下這一良好傳統,未來在他確認太子有能力支撐起這個國家事務的時候,就會適時的選擇放手的。
這點也會補充進李世民所寫的《帝範》中,作為整個大唐帝國的一項優良傳統,一直繼承下去的。
可能也是對太子做的太久了煎熬太深,行事更是非常不易這點感受頗深,尤其是當他老子還是個長壽皇帝,在位時間賊長的情況下,才有了這樣的一個想法出來吧。
就這事,一眾大臣可是真心實意的讚頌了李承乾這個新皇帝一番,林森同樣也有私下裡對此舉表示肯定。
只不過他現在還是閒人一個,去朝堂的機會是很少了,也就是大朝會的時候,才需要去露個面而已。不過其實他和李承乾的接觸倒是並不少。
對於李世民的突然過世,李承乾是真的很傷心,先是失去了母親,這又失去了父親,拋開皇帝這層身份不說,他畢竟也還是個年輕人啊,本也不是個感情淡漠的人,傷感也是很正常的,為此甚至足足瘦了十幾斤。
林森並沒有選擇在這時候頻繁的去安慰他,這看上去是一種關心,可是對這樣一個驕傲的人,尤其還是皇帝來說,看到他軟弱的那一面,其實是對他的一種打擊吧。
等到他從傷感中走出來了,說不定還會因此而影響林森在他心中的印象呢,恨上他都不是沒可能。
林森只是去確保她的身體,一直能夠保持在比較好的狀態而已。
畢竟馬上要面臨複雜的國事了,他的身體先垮了,可不是什麼好事。
好在剛上臺的時候,他處理起各種事務並不缺助手,李世民可以說給他留下了一些託孤重臣吧。
文官方面,首先當然是和李承乾有著一定的師徒情誼的馬周,這位本身的才能也是公認的強,又不朋不黨的,本就很得李世民的器重,也是他一早就屬意留給太子用的人才之一。
不過隨著李承乾正式上臺,林森卻很有分寸的在故意疏遠這位,已經是事實上的宰相的傢伙。
兩人之間的情誼,對李承乾來說自然不是秘密,林森這其實是在避嫌。
他可不想讓自個有變成“權臣”的可能,尤其是在李承乾那裡,不要留下這種印象才好。
岑文字和諸遂良同樣成了輔政大臣,最後一位卻是德高望重的高士廉,也就是李承乾的舅老爺。
如今已經有“開府儀同三司”這等尊號的老爺子,顯然是被拉出來鎮場子的,怕的是李承乾威望不足。
而高士廉除了和新皇帝的那層親戚關係以外,本身歲數也在這呢,職位也到頂了,過上幾年,等到李承乾這邊威望起來了,能夠很好的掌控朝堂了,這位老臣也差不多走到生命的盡頭了,壓根不用擔心會有尾大不掉的可能。
第四百四十七章 公私分明
只看這個安排,其實也不難明白,李承乾一朝,繼續打壓世家貴族的局面是不會改變的。
馬周本身是布衣出身,岑文字和諸遂良雖然出身名門,但卻不是五姓七望那種,和世家官員也沒多少瓜葛。
而高士廉更不用說了,可以算是關隴世家的代表吧,和世家大族之間的關係也融洽不到哪去。
而他們四人既是託孤重臣,又正好掌管三省,算是所有文官的領袖,不難想見世家官員們今後的待遇了。
而且別忘了,李世民還健在時,可是把造反的髒水全潑那些世家中人身上去了,以他們現在有點臭大街的名頭,想要靠著影響力再現之前的輝煌,怕是很不容易咯。
雖然是過渡時期,也不怕讓這些世家大族再搞出事情來,想要造反什麼的,更是不太現實,李世民同樣早就有所安排啊。
尉遲恭這個軍中的定海神針,負責長安城的安危,統領著之前那些一直忠於李世民,沒有參與到叛亂中的軍隊,保證長安城的安全應該是沒有問題的。
而張士貴又重新接掌了玄武門長上一職,親自負責皇宮的安全,同樣也能做到滴水不漏,這活他乾的順手啊。
林森的老丈人,同樣在之前的平叛中,展現了殺伐果斷的一面的程咬金,則被派去了東都洛陽去鎮守。
而同為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最近雖然比較沉寂,但其實一直都是李世民絕對心腹的劉弘基,則奉命鎮守太原。
這位可是老李家起家的班底之一,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