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部分(第2/4 頁)
地方又變得格外困難,不是水太大了,就是所有的道路都徹底變成了爛泥塘,運糧車可以說是寸步難行。
等到他們跋山涉水的進到這些重災區,不說糧食還能不能吃,反正災區的那些災民,怕是都已經餓得夠嗆了,甚至可能會發生一些不忍言之事。
誰也不想原本的孔孟之鄉變成人間煉獄,上演一些人性醜惡的畫面啊。
這時候李世民想起了林森出發前,在和他商議時曾經談到過的一些設想,就比如說“南糧北調”。
後世有“湖廣熟,天下足”的說法,和這南糧北運,也和京杭大運河都息息相關。
但是林森當初設想的這個南糧北調還是不太一樣的,歷史上的應該是充分發揮京杭大運河的作用,達到交通南北,加強南北之間的經濟、軍事等多方面聯絡和交流的目的。
林森當然也是這麼個目的,但是走的線路還不太一樣,他希望的還是發揮海運的優勢。
京杭大運河那邊已經夠忙活了,而且其中的勢力糾葛太過複雜,完全不是林森能夠或者想要摻和進去的。
但是走海運這邊的話,其實速度也挺有保證的,一路沿海岸北上,有暖流的幫助,簡直不要太便捷。
尤其是放到這次的救災上,正可以將寶貴的糧食,送到最為需要的那些重災區去。
而且海運需要的人手要少得多,時間還短,路上消耗掉的糧食也會少上許多,運送的效率也是大大提升啊。
至於糧食的來源問題就更好辦了,林森幹嘛一來到嶺南這邊,就明裡暗裡的攛掇著馮盎,開始種那些超級水稻啊?其實也是在為這時候做準備呢。
崖州那邊輕鬆的就能做到一年三熟,廣府這邊一年兩熟也絕對不難,又是馮盎這個有實無名的“嶺南王”來推廣的,這個力度簡直不要太大。
林森從中賺了一筆的同時,也讓馮盎對這水稻更加上心了,如今也算是順利的完成了這些超級水稻的大面積覆蓋。
單是這些水稻的產出量,應該就是一個非常恐怖的數字了,用來完成這次的救災,起碼是那些重災區的救災,應該是綽綽有餘的。
畢竟嶺南這邊自身產出的各種糧食水果,也算是很豐富了,這些糧食應該消耗的很少才對。
再加上從周邊調集的各種物資,足以穩住災區的局面才是。
而聖旨上給的命令也很明白,讓林森調集儘可能多的糧食,儘快的送達重災區那邊。
林森把這聖旨的意思,給嶺南這邊所有的頭面人物都傳達到了,讓大家趕緊都動員起來。
有糧食的出糧食,有船的出船,麻溜的開動,裝滿一艘就開動一艘,趕緊把糧食送到各個重災區那邊才是正理。
林森手底下的平安號,和吉祥如意三艘船,當然也在徵調之列,運力最強的它們,乾脆的拉上了軍營裡堆積的跟山一樣的眾多稻米,奔著登州方向就去了。
其他的勳貴們也先暫時放下了運香料這個事,把自家手下的所有海船都用來運送物資了。
像是程咬金的老家濟州那邊也是重災區啊,其他的勳貴們也都沒有袖手旁觀的意思。
馮盎更是大氣,不僅那幾個參與運送香料的兒子,帶著裝滿糧食的船北上了,他手底下能調集的可以遠航的海船,也全都裝滿了稻穀浩浩蕩蕩的跟上。
以平安號為首的三艘新式旗艦,雖然裝的最多,但速度卻最快,所以不出意料的就走到了最前面。
林森這次也收拾好了自己的東西,跟隨著平安號一同北上了。
有點出乎他意料的,接了這趟調集和運送救災物資的活計,竟然也不用他繼續在番禺那邊熬著了。
他還以為自個要在那幹滿一兩任,才有希望調離呢,都已經做好了長期奮戰的準備了。
沒想到這邊香料船隊剛完成一次集體行動,他的這份任務就這麼結束了。
或許是李世民覺得能有眼下這個局面,也算是完成了交代給林森的計劃了吧,又或者是覺得以林森的能力,構建出眼下這樣相對穩定的架構已經是極限了。
而且有了馮盎的合作,也就不需要林森這個超級猛男,繼續留在這保持武力威懾了,換上一個允文允武的傢伙,更適合眼下大方向已定的廣府吧。
所以林森的繼任者,就選定了一位目前名聲不顯,卻同樣可以說是流芳百世的名將,同樣也是林森的朋友的一位。
當然不是還在埋頭苦學李靖兵法的蘇定方,而是後來的抗倭名將劉仁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