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部分(第1/4 頁)
需求。
因此即便是長安城裡,也經常能夠見到以物易物的交易,此時的絹布其實也承擔著一般等價物,也就是類似貨幣的功用。
這也是諸如東西市這類的地方,為什麼會有錢鋪這種地方存在的原因。
誰也不可能沒事就拉著一車車的銅錢,或者揣著幾十斤的錢串子出門逛街吧。
到了南方這邊,尤其是嶺南地區,銅錢的匱乏更是嚴重的多了,畢竟鑄幣的工坊放到遙遠的南方,也不利於皇室加強自己的統治嗎。
而誰也不可能專程去北方,弄來那些沉重的銅錢來用啊,北方自個都還不夠用呢。
再說了就算是運來了銅錢,這個價值和北方肯定也有了很大差別了,單是運費就是一筆不小的損耗。
再加上廣州這類的地方番商雲集,人家拿著銅錢回海外去跟誰買東西去,還是金銀這樣的硬通貨用著方便不是。
所以嶺南地區靠金銀來進行大額交易,已經是預設的潛規則,儘管不太符合大唐律法的規定,但所有人都選擇了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用了也就用了。
帶著金銀也確實要方便許多,起碼林森他們就深刻的感受到了這種便利。
相對於從高州到長安的路程來講,高州到番禹之間的路程,就顯得近便多了,所以林森他們感覺沒用很長時間,那座在整個嶺南來說,都算的上是規模宏大的廣州城,就遙遙在望了。
第五百六十二章 熱情招待
此時的廣州城作為廣府的首府,確實可以說是整個嶺南地區首屈一指的大城市,人口規模更是不小。
但是相較於人口規模足足過了百萬的長安城來說,多少還是有些不太夠看的,因此林森一開始就對這裡沒有太高的期待。
這裡相較而言最大的優勢,其實還在於它是中外商品的一大集散地,番商們經年在此和來自內地的商人們交換著貨品。
把整船整船的來自外海的香料,牙角,奴隸等等的奢侈品,換成產自大唐的瓷器,絲綢等等在西方同樣受到熱烈追捧的好東西。
也正是由於這些番商們旺盛的需求,刺激著廣州城和周邊發展起了許多小型手工作坊,多數都在為這些外商們生產著各色商品。
甚至有許多都是按照他們的要求,定製的更加符合當地人審美的西式花紋,也就是後世所說的那些外銷瓷等,在這裡幾乎可以說是隨處可見。
整個番禹城中大約有三分之一的人口,都是番商還有他們帶來的水手,船員,或者是作為貨品的奴隸,也就是說都是外國人。
也是因為這麼多外國人的存在,才讓廣府這邊的建築,包括以後的眾多嶺南園林,都多少帶上了一些來自異域的樣式。
在這裡見到拜占庭式,羅馬式甚至是地中海式的建築元素,一點都不用稀奇。
不過相較於同樣佔據著地利的揚州,廣州這邊其實是處於弱勢的。
作為目前整個大唐不是第二,也是第三大城市的揚州,有著更好的商業氛圍,也有更多的富豪。
相對而言交通也要更便利些,起碼對前去做買賣的大唐商人來說會友好的多。
所謂“腰纏十萬貫,騎鶴下揚州”絕對不是隨便說說的,那邊腰纏萬貫的真正豪客並不在少數,很多番商寧肯多跑點船,也要把貨物運到那邊去,貨物能夠消化的更快一些。
但是相應的,那邊顯然更歡迎那些實力強大的番商,並不是隨便一個番商,都能在那邊混的風生水起的。
雖然林森其實並沒有去過此時的揚州,但是對眼下的廣州,他確實還是有點失望的,甚至比他本就不高的期待,還要稍差一些,主要是這邊的賣相確實不咋地。
不同於後世嶺南園林興起後的漂亮建築,此時的番禹城區看著著實是有些雜亂,甚至在林森眼裡會顯得有點……寒酸。
因為此時的城區中,除了九耀園這種遺留下來的南越皇家園林,其他的房子大都是幹欄式建築,也就是俗話說的吊腳樓。
實在是廣府這邊的天氣,永遠跟潮溼脫不了干係,這種看似簡陋的建築形式,確實是比較適應環境的,順便還能躲開地面的潮氣,以及時不時還要出現的蛇蟲和老鼠。
不要覺得後世能見到的眾多吊腳樓都那麼漂亮,就認定如今的廣州城裡更加古色古香,畢竟大都是普通人居住的而已,那形象其實大都不太敢恭維。
即便在高州那邊的營地,比這好像還要簡陋些,可那畢竟是住在野外啊,大家還都能克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