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部分(第2/4 頁)
“哎呀,竟然是這樣的東西。要不咱今晚試試吧。”也有看的含羞帶怯,還要遮遮掩掩的瞅上幾眼的小年輕。
“表面上道貌岸然,一肚子男盜女娼。哼!”批判著看的認真的,更是不知凡幾。
“你說誰道貌岸然,你全家都道貌岸然!”也有以為被揭破了心思不樂意的道學先生。
總之現場在短暫的震驚以至於寂靜一片後,接著就變的沸反盈天了,各種吵嚷聲,議論聲,批評聲匯聚成了洪流,不斷的轟炸著所有人的耳膜,以至於大家說話漸漸都要用喊的。
原本還在誇讚這寶塔寺是神佛眷顧之地的那些人,早就調轉了話頭,開始聲討起這裡是汙穢之地。
這些櫻花秋季開花,原來不是什麼賜福,而是警示!
肯定是神佛都看不下去這寶塔寺裡藏汙納垢,所以才用這樣一種方式故意當眾告知所有人,對於這樣的地方,大家就應該一起批判它才對。
可以說原本讚頌的最為虔誠的那些人,現在也是聲討的最為猛烈的一批,因為他們感覺自己被愚弄了,成了眾人們面前的傻子,這時候自然要透過這樣一種方式,來維護下自己的形象。
而這樣的聲討太過熱烈了,人流漸漸又有了聚集的趨勢,眼瞅著只要有個人發一聲喊,就要開始衝擊這佛寺了。
好在最後關頭眼見著情勢不對,有權貴的護衛和官差一起努力維持著秩序,慢慢的把這些人都驅散了出去。
他們也不敢不出手啊,利用一點小小的便利,他們可是當先擠進了寶塔寺裡,得以近距離觀看這些神異的櫻花。
這時候真個讓人群衝擊進來,他們搞不好會被憤怒的人群活活踩死。
這些人可都是從隋末亂世一路走過來的,親眼見證過的暴民,和揭竿而起的事情就不知凡幾,很明白這樣的事情到底有多大的破壞力,也知道盲從之下的人們,往往是沒有理智的。
而他們即便被弄死了,也只能自認倒黴,因為法不責眾啊,又不是真個造反了,皇帝也不可能下令把這些民眾全殺掉,給他們這些人陪葬吧。
說個不好聽的,李世民還巴不得這長安城裡少點勳貴呢,到時候會不會暗地裡叫好都說不定。
他們也不敢賭這些民眾的自制力,還是早早開始維持秩序比較好。
雖然算是讓寶塔寺涉險度過了這一關,可隨著這些親眼目睹了那不堪的一幕的遊人回到各自的地方,關於寶塔寺的輿論風暴,慢慢的也開始醞釀了起來。
這一次風頭當然倒了過來,一邊倒的全都是對他們的罵聲了,甚至有較真的,或者是看熱鬧不怕事大的主,跑到了各地的衙門裡去報告這樣的事。
話裡當然少不了添上些自己的猜測,比如寶塔寺的僧人私底下**擄掠無惡不作啊什麼的。
也確實有一些曾經受到過寶塔寺的盤剝或是欺凌,只是害怕他們勢大,一直不敢聲張的苦主,看到風頭變了,這時候也跑出來把自己的可憐經歷給告了官。
這些輿論只是剝去了寶塔寺頭上原本的那一層光環,也讓一些人敢於去捋一捋這原本碰不得的虎鬚,算是形成了牆倒眾人推之勢。
可真正給了寶塔寺致命一擊的,卻是出了名的反佛鬥士傅奕的一封諫疏。
第八十二章 寺在人在,寺亡你去死
這傅奕是何許人呢?這位精通天文曆法,本職工作是大唐的太史令,可他更為被眾人所知的,還是他一輩子反佛的累累事蹟,力鬥高僧還有智破佛齒的故事,可以說是家喻戶曉,還是墓誌銘的創始人。
這位老爺子生性豪達,有一次醉酒後臥倒在床,他驀然坐起說:“吾其死矣!”遂為自己作墓誌曰:“傅奕,青山白雲人也。因酒醉死,嗚呼哀哉!”至此方有墓誌一說。
當然也有《廣弘明集》中把這位描寫成了一個貪財好色,反覆無常的小人。
可再看這集子的作者是位“高僧”,記載的又都是與佛門有關的故事,就不難明白人家為什麼會這麼寫了。
屁股都歪到哪去了,還不允許人家靠筆桿子編排下對頭嗎。
哪怕到了後世,這位在佛門弟子眼中,也是該下地獄永世不得超生的主。
縱觀這位老爺子的一生,那當真是戰鬥的一生。
不過這位之前的幾次上書,打擊面太廣了點,牽扯的利益太大了,即便是當皇帝的都不好直接同意,又少不了一些親近佛門的大佬幫忙說項,所以才一直沒能成功,也成了他一輩子的遺憾。
而寶塔寺的這個祥瑞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