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部分(第3/4 頁)
是明白,還是恩威並施比較好。
尤其是自己現在的實力和他們還有很大差距的情況下,一味的付出好處換來的友誼,最後可能輕易的就瓦解掉。
真個變成他們心目中實力在一個層次的盟友,這關係才能更加持久些,也會更加牢固。
看到林森確實沒有細說的意思,秦瓊他們也不為己甚,乾脆的轉移了話題,聊起了李世民後續的處置措施,這樣的訊息對林森來說才更有用些。
他待在這個逼仄的地方,本身層次又達不到,想打聽這樣的訊息都沒法打聽。
秦瓊他們顯然也是知道林森會對這個感興趣,所以才專挑這個來說的,而且這玩意說起來也更痛快些啊。
如果李世民只是簡單的處置了寶塔寺上下,那他就不是那個千古一帝了。
儘管他本人好像對佛教頗有些好感,這從他平日的言行中,也能看出些端倪,但他首先是大唐的皇帝,然後才會考慮他個人。
而對於一個皇帝來說,玩平衡是基本的生存之道。
李唐皇室之所以扯起道家的大旗來,當然有為自家臉上貼金的意思,可其實也是為了讓道家,能和當時有點一家獨大的佛家分庭抗禮,相互制衡。
包括後來出臺的,剃度出家必須經過審批這類的制度,其實都是為了抑制佛家的發展。
因為歷代皇帝在利用佛家言論,為自己的統治地位造勢的同時,也在警惕這佛家力量對統治力量的削弱。
而這些擔憂在這一次寶塔寺的事情中,其實都有著集中的體現。
佛家各自有著自己的武裝力量,有自己的產業和農民,還有龐大的群眾基礎。
當這樣的力量真的發展壯大起來,或者聯合起來,就會變成一個巨大的隱患,甚至可以說有著改天換地的力量。
而皇帝對此肯定有著天然的警惕,所有能夠威脅到他們屁股下面那張位子的力量,都該是被打擊的物件。
所以李世民其實一直也在找個契機,去進一步削弱佛家的力量。
只不過之前的時候,他的位子還不太穩固,而佛家偏偏又是掌握了很大的輿論話語權的,他也不得不忌憚三分。
這一次的事情可以說是把整個輿論的風頭都調轉了過來,對佛寺喊打喊殺的漸漸多了起來,這也算是把刀把直接遞到了他的手中,不抓住機會玩一波狠的,豈不是對不起他的英明神武。
而李世民的手段,也確實讓整個佛家都有了點傷筋動骨的意思,尤其是長安周邊所有的佛寺,這次的損失著實都不輕。
第八十五章 借東風
作為這一切的始作俑者,寶塔寺上下全被清除了乾淨不說,李世民還乾脆的把這原本的佛寺給改成了道觀,擺明了就是要噁心這幫佛家的,同時也能壯大下道家的力量,還順便推動了一下兩邊的情勢,讓兩家之間越發的水火不容了。
聽說這段時間,終南山中的火併都多了好多次,而且多半都是械鬥,不見血不算完的那種。連謝映登這等人物都出動過幾次,很是清理了幾個硬點子。
而這僅僅是開始罷了,藉著這股人人喊打的風潮,李世民強硬的下令,所有的佛寺必須釐清人員和寺產,糾察不法。
有未經大唐官方認可的私度僧,必須立馬處置,該還俗的還俗,該流放的流放,不許有任何的容情。
而寺廟有做過什麼不法事的,必須堅決的予以打擊。
有私藏重犯的行為,不僅那些罪犯要罪加一等,寺廟裡也是沒跑,要麼罰沒一些寺產,要麼乾脆的核減寺廟的剃度僧人的數量以示懲罰。
如果有劣跡多風評差的佛寺,或者是私藏了眾多兵甲和弓弩的,堅決的予以取締,連帶著把所有的寺產都抄沒掉。
要麼改做道觀,要麼乾脆變成善堂,為大唐的公共慈善事業做貢獻。
既然原本打著行善積德名號的佛寺,都成了壞人的庇護所,自然也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
總有些人會選擇鋌而走險,不想束手就擒,所以戰鬥不可避免的就會時不時的爆發,殺的這叫一個人頭滾滾。
經過這樣一番整治後,遠一些的地方不好說,地方官們的執行力度,很可能要打上一個折扣,可長安附近的京官們,可就在李世民眼皮子底下呢,最後將李世民的意思可是貫徹的很徹底。
處置不力的那些官員,或者在這時候依然對佛家的劣跡視而不見,仍然選擇力挺佛寺一方的,可都沒少被李世民收拾了。
滾蛋回家的不在少數,鋃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