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部分(第1/4 頁)
他頓了頓,又道:“不過,你慮得也不為無理!你記一下,我現在就向朝廷三省六部九寺十六衛御史臺及天下道郡州縣發出第一道太子令!”
侯君集急忙自一旁取出筆墨和空白帛書,端坐下來提筆靜聽。
李世民沉思良久,緩緩說道:“裴寂為開國重臣,功在國家,而今年老力衰,數請辭尚書省職,朝廷體恤老臣,允其致仕,著免去裴寂尚書左僕射之職,以司空侍駕京師,其魏公爵位除長子承襲外,可在諸子當中再擇一人,朝廷封為郡公。所遺尚書左僕射之職,由原右僕射蕭瑀領,封德彝以中書令進尚書右僕射,與蕭瑀同領尚書省。原中書令楊恭仁免職,另行委任。原侍中宇文士及任中書令,原天策長史房玄齡任中書令,高士廉守侍中,與陳叔達共掌門下省。”
侯君集文采遠遜房玄齡,此刻聽著秦王述說,筆下不停,卻是字字以實錄。
書畢,他抬頭笑道:“大王睿斷,如此朝局並無大的更動,三省實權又牢牢控在大王手中,果是兩全齊美之法!”
李世民笑了笑,正欲說話,卻見張亮渾身是血跌跌撞撞跑了進來。
秦王臉上登時變色,他猛地站了起來,聲調顫抖地問道:“府中出事了?”
張亮撲通跪倒,喘息著道:“謝叔方率兵攻打王府,府中兵力不足,王妃召集闔府婦人上城助戰,此刻局面危殆,杜公命末將前來求援……”
第三節
秦王府中的兵力委實太少,防守偌大的一個西宮,處處防而不密。杜如晦思慮再三,在接到謝叔方兵臨永安門的嘆報之後,他終於下定決心棄守永安門,退守承乾門一線,如此一下子便將防守的地域縮小了一半,而眾將家眷及王府婦孺大多集中在宮北,承乾門外多是天策府的治事機構,例如位於永安殿偏殿的弘文館以及位於西偏殿的天策親軍府。謝叔方沒有攻城器械,只能驅士卒攀爬城牆,在永安門處耽擱了約兩刻功夫,進入西宮後搜檢永安殿等殿宇又花費了些時間,待得揮軍承乾門,已是近辰時了。
杜如晦手中提著寶劍在城牆垛道上來回巡曳,兩隻眼睛警惕地關注著城下齊府兵的動向,全然不顧城樓上四處橫飛的箭矢。在他身邊,元仲文率領著五十名秦府護軍緊緊相隨,這是杜如晦手中最後一支機動兵力,隨時待命準備對防線上的薄弱處予以支援。此刻在城牆上,除了身著盔甲的軍將之外,還有許多婦人往來穿梭,她們為戰士們搬運石頭箭矢,救治包紮傷員,還在城牆上架起了四口大鍋,燒得滾沸的麵湯以銅盆木桶盛出,一個接一個傳到垛口,傾將下去,立時便有幾個齊府兵丁慘叫著翻滾倒一邊。因此城上作戰人員雖不足三百,但總人數卻有七八百人之多。
杜如晦輕輕吐了一口氣,緩步走到位於承乾門門樓處的秦王妃長孫氏面前。長孫氏今日換了裝束,穿了一件窄袖短衫,在短衫外面罩了一件掛著魚鱗細甲的戰袍,頭上裹了一條紅色短巾,她神色從容地拉著兒子恆山王李承乾的手,就那麼屈膝坐在箭樓門廳的臺級上,臉上稍稍帶了少許疲憊之色。
杜如晦來到這母子二人身前躬身道:“王妃還是帶著世子下去吧,這裡刀箭無眼,矢石橫飛,實在太不安全。恆山王乃是大王世子,王妃縱然不顧自己的安危,總要為世子打算打算吧!”
長孫氏沒有答話,面帶微笑地注視著在城樓下指揮向後殿抬送傷員的楊妃和繞在他身邊一捆一捆向站在臺級上的軍卒抱送箭簇的蜀王李恪母子,良久方才答非所問地道:“恪兒雖小,這份膽量卻也實實難得呢!”
一旁的李承乾滿臉都是興奮神色,眼中透射出熾熱的神光,扯著長孫氏道:“娘,讓孩兒也去助戰罷,弟弟們都在那邊幫忙,孩兒坐在這裡,覺得自己好沒用處!”
長孫氏笑了笑,淡淡地搖了搖頭道:“你與其他的弟弟不一樣,只要你隨娘坐在這裡,讓士卒們、宮婦們和你的弟弟們抬起頭就能看到你,就是給你父王,給闔府上下最大的幫助了!”
她轉過頭對杜如晦道:“司馬大人,你去忙你的罷,不用管我們母子。戰事瞬息萬變,都要靠你一個人撐著呢,敵樓之上太亂了,你是殿下的心腹重臣,身上的擔子重,一定要擅自珍重,不可輕冒矢石。我們母子不用別人照應,我不是平陽公主,沒有她那樣的巾幗氣概,也幫不上別的忙,只能坐在這裡看著你們卻敵,敵兵不退,我和承乾就不下城樓。”
杜如晦苦嘆一聲,卻也無暇再說別的,只得一揖告退,轉身向著城牆西側快步走去,邊走邊叫:“東段賊人架來了兩架梯子,這邊弄點大石頭送過去,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