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1/4 頁)
對於阿里巴巴的經營情況,他的描述是:2002年賺一塊錢、2003年每天營收一百萬、2004年每天利潤一百萬、2005年要爭取達到每天上交稅收一百萬。另外他還說:“阿里巴巴(對於股東)的強勢,在於我們說過的事情後來都變成現實。”
針對他這種大而化之的經營情況描述,作為公眾代表的傳媒界人士基本持有“不可全信,也不可不信”這樣的兩可態度。一方面大家都看到了阿里巴巴在商業界的影響力,但另一方面,對於馬雲號稱的阿里巴巴如此之快的盈利速度表示疑問。在作者寫作本書的時候,一個資深的傳媒人還特地囑附:馬雲那種大而化之的描述是不可信的,為你寫作的真實性基礎考慮,你必須拿到他的營收來源。同時我還聽說上海的一些年輕記者對阿里巴巴的評價是,馬雲特別能侃,倒底能不能信只有天知道。
經過深入的採訪,作者發現,如果就賬務而言,阿里巴巴的收入是十分簡單而且好算的。它在的收入渠道大概有兩個,分別是中國供應商專案和誠信通專案。雖然阿里巴巴到現在還是個私募公司,他們因此而不願意公開收入情況,但作者還是可以透過採訪中得到的情況推算而得的他們大致的經營情況。
中國供應商專案:阿里巴巴的中國供應商分基本和高階兩種,基本的中國供應商收費為四萬/年,高階中國供應商為六萬/年。作者檢視阿里巴巴的資料和走訪它的高層後聽到的會員數是2005年基本上六到七千個企業,那麼這一項的基本收入在兩億到三億之間;
誠信通專案:這個針對內貿中小企業的專案收費為2300元/年,透過同樣的渠道作者瞭解到它的會員數大約在十五萬左右,那麼這個專案的收入也在三到四個億左右。
兩項合計,阿里巴巴的收入在六到七億應該是一個合理的推測。
把這個數字去與馬雲所說的2005年每天上交稅收一百萬相對照。如果每天上交稅收一百萬,考慮中國企業的基本綜合稅負在營收的33%左右,可以推斷出馬雲這句話意味著阿里巴巴每天的營業收入大約在三百萬左右。阿里巴巴應該不會在休息日也交稅,所以每年的工作日應該為250天(365天減去52周雙休再減三個大假共120天的休息),馬雲這句話的意思就是阿里巴巴的營收大約就在七億五千萬左右,因此作者的推斷比馬雲的話少了一些,但少得不多。因為2005年還有一些時間,阿里巴巴還可以透過簽約新客戶獲得營收來衝擊它的領頭人所要求的目標。
對於一個從創業到現在也只有六年時間的網際網路公司來說,這樣的營收是一個很令人興奮的資料,不過馬雲似乎並不在意阿里巴巴這張成績單。他在很多場合都說過:“(相對於他的夢想來說,)阿里巴巴現在賺的,只是一些零花錢。”
是的,相對於我們在序言中描述的那個阿里巴巴的夢想,我們認為阿里巴巴賺的確實也只是零花錢。現在我們可以透過看阿里巴巴會在哪些地方花錢來知道他們現在在做些什麼。
所有僱員的薪金和辦公費支出,阿里巴巴現在有兩千五百名員工,以人均每年十萬元人民幣計,花費大約在二億五千萬左右。這些僱員分佈在阿里巴巴的中文和英文網站,淘寶網站、支付寶網站,還包括一支大約為一千五百人的銷售隊伍,銷售人員中有一千人左右分佈在需要面對面銷售的中國供應商專案,還有幾百人分佈在需要電話銷售的誠信通專案。
從人員的分佈上我們可以看出,銷售仍然是阿里巴巴最主要的人力分佈區域,儘管已經有了強大的品牌,但馬雲和他的高層還是必須在銷售上花去大約五分之一以上的收入。
淘寶和支付寶的推廣費用,有媒體估計這一項大約會花去阿里巴巴每年一個億以上的費用。而這看來是阿里巴巴除員工開支外最大的支出。這筆推廣費用相對於阿里巴巴的成長曆史來說是非常大的,在整個阿里巴巴網站的成長過程中沒有出現像淘寶那樣鉅額的廣告費開支。
這種開支與阿里巴巴對淘寶和支付寶的估價是一致的:“如果阿里巴巴公司上市的話,中國供應商能使它的價格維持在十美元以上,如果加上誠信通,價格可以上升到三十美元,而使阿里巴巴股價上升到一百美元以上的,只能是淘寶和支付寶了。”這是阿里巴巴公司內流行的一種說法。
相對於人力資源和推廣費用的開支,阿里巴巴花在場租、裝置上的都只是不多的錢了,基本上都維持在千萬元人民幣級別。
綜上我們可以估計出阿里巴巴在2005年的淨利潤大約在三億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