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第1/4 頁)
懷墒僑媚憧次櫱牡幕玫蒲菔荊≒PT),你一定會覺得是一種折磨。同時,故事感還是高感性的,因為它總是帶有一定的感情色彩。約翰亨利油盡燈枯死了,加里卡斯帕羅夫被電腦挫敗了。引用英國作家弗斯特(E。M。Forster)的著名觀點來解釋就是,“王后死了,國王也死了,這是一個事實;王后死了,國王因此悲傷不已也死了,這就是一個故事。”
丹諾曼(DonNorman)在他《讓我們變得聰明的東西》(ThingsThatMakeUsSmart)的書裡,清楚明確地總結了故事感作為高概念和高感效能力的精華本質。
故事感(2)
故事感能夠精準地獲取那些正式決策方式所遺漏的因素。邏輯感是去總結,從特殊場景中提煉出結論,去除主觀的情感因素。而故事感則獲取場景和情感的因素……故事是重要的認知事件,因為故事將資訊、知識、場景和感情等因素壓縮成了一個記憶包存進大腦裡。
濃縮,注入環境背景,使人動情的能力在概念時代變得越來越重要了。當大量的日常白領工作被外包或者由電腦來做了,故事感所體現的這些能力就愈發值錢了。同樣的,越來越多的人過著富足的生活,於是人們有機會追求生活的意義。故事,那些我們講給別人聽,別人講給我們聽的故事,就成了追求生活意義的手段。在這一章裡,我將說明高概念和高感性的敘事能力,會講述動人故事的能力是如何變成一項基本的商業、醫療和個人生活的智慧的。
我先給你講個故事。
從前在很遠的地方住著一個男人,他受人尊敬,過著富裕快樂的生活。有一天三個客人拜訪了他,他們指出他的種種不是,不希望男人繼續在那裡過下去。男人進行了抗爭,但最終還是被驅逐,流放到一個新的地方。男人孤獨地漂流掙扎著,在流放的路上認識了一些人,在這些人的幫助下,他改頭換面,發誓要回去。後來,他終於回去了,家已經變化得他幾乎認不出來。
這個故事是不是很熟悉?是的,這是約瑟夫坎貝爾(JosephCampbell)所謂的“英雄的歷程”。1949年,他寫了《千面英雄》(HerowithaThousandFaces)一書,在書中他提出,不論年代和文化背景,所有的神話故事總是有類似的基本因素,按相同的方式組合而成。他認為很少有真正意義上的新故事,只是故事不斷被翻新而已。人類最早的故事框架,就是“英雄的歷程”。它主要有三個部分:離去、重新開始、迴歸。男主人公收到一個指令,一開始拒絕執行,但還是被迫去往新的環境,開始新的生活。在重新開始的過程中經歷艱難困苦,幾經磨難。但總有良師益友給他們幫助和禮物,得以改頭換面,重返故里,新舊環境都如魚得水。在各國各時期的著名的傳說故事中都含有這樣的故事結構,比如荷馬寫的希臘史詩《奧德賽》(Odyssey),唐僧取經的故事、亞瑟王傳奇故事,薩卡加維亞(Sacagawea)的故事,《哈克貝里芬歷險記》(HuckleberryFinn),《星球大戰》(StarWars),《駭客帝國》(TheMatrix)等等,坎貝爾認為每一部詩史都遵循了這樣的結構。
關於“英雄的歷程”還有一點,你可能還沒注意到,我也是剛剛才發現的。本書的內容恰恰也遵循了這個結構。主人公是掌握著左腦技能的知識工作者,面臨變革的危機(物質豐富、亞洲外包風潮和自動化帶來的),她必須應對變化(找到一種新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剛開始雖然她進行了拒絕和反抗(反對外包,否定需要變化),但最後她還是跨過這個坎進入一個新環境(進入了概念時代)。她經歷了種種艱難困苦(掌握各項右腦技能),最終堅持到底,獲得了新技能,作為一個新舊環境都適應的人(擁有全新思維)重新出現。
當然,我不是說這本書有些神話的味道。相反地,我是想說英雄歷程的故事結構,無處不在。我們以故事的方式看世界,理解事物,是如此的根深蒂固,是那麼的自然,以至於我們自己常常不覺得這一點。在概念時代,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故事的重要性。
故事感的商機(1)
羅伯特麥基(RobertMcKee)是好萊塢最有影響力的人物之一,但是他從沒出現在電影螢幕上,他的名字也從未出現在片尾的工作名單裡。十五年來,他在美國和歐洲舉辦各種為期三天的研修班,教那些有抱負的電影編劇們如何精心構思吸引人的故事。他的編劇研修班每人收費600美元,已經有四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