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評合集(第2/5 頁)
如保守的農村,開放的城市,淡漠的親情,家庭的分裂等當今社會的紛亂現象。案件經過精密設計且曲折離奇,破案過程既有功到自然成,也有柳暗花明又一村。小說按案件分卷,每一卷裡既講述破案的過程,同時主角的人物形象和人生經歷也不斷展現我們面前。
《天生犯罪人》是《深度罪惡》系列的第三個故事。故事主角是c市重
案組的帥哥警官安長埔和堅韌警花秦若男,他們的專業訓練及機智的個性,踏實的工作作風,深入犯罪案件,疑案無不一一偵破。秦若男從大學就暗戀安長埔但後者卻一無所知,現在安長埔與漂亮女孩陶音音相親,秦若男還要假裝若無其事和安長埔一起破案。於是讀者一邊在跟蹤著兩個工作狂的探案進展,一邊八卦著兩個人的感情進展。
《天生犯罪人》是一個看似平常的故意殺人案。故事的開始,c市重案組接到了報案,案件看起來很清晰,還找到並臨時看押了主要嫌疑人,但是證據不足。
死者宋成梁,單身,c市某食品公司員工。被發現死在家中,屍體上有多處剪刀戳傷的傷口,雙耳被齊根剪掉並拋棄在箱裡。而在附近找到的左手理髮剪子沾有宋成梁的血跡,並和宋成梁耳朵被剪掉留下的傷口形狀一致。
嫌疑人崔立冬,是秦若男熟悉的理髮師,左撇子,他之前在理髮時剪傷宋成梁的耳朵並因此多次衝突,並且在死者遇害前被發現曾經尾隨死者進出案發現場所在的居民小區,但是又沒有足夠給他定罪的證據。崔立冬表示配合警察的調查,但強調自己的無辜,並指名要見秦若男,因為他相信秦若男不會冤枉他。
原來這個崔立冬,自幼大小壞事不斷。他的家族裡,很多直系血親犯過人身傷害罪,還有幾個是盜竊或搶劫。而十九世紀義大利著名犯罪學家龍勃羅梭提出,從人的遺傳和體態外貌上,就能夠斷定出哪些人會成為犯罪行為的施加者,這個理論後來被稱為天生犯罪人理論。崔立冬的外貌和家庭背景,恰好就符合天生犯罪人這個理論。卷名《天生犯罪人》就是因為這個理論。
揹負著崔立冬的信任,秦安組合開始調查這個殺人案。經過對受害人和嫌疑人的周密調查之後,我們發現,知人知面不知心。
崔立冬原來是揹負母親期望改邪歸正的回頭浪子,調查排除了他作案的可能性。
而貌似老好人的宋成梁,食品公司之外還在纖體中心兼職做營養顧問,花言巧語地騙財騙色。很多無辜女性被騙,有人醒悟抽身,有人還深陷其中,有人慾罷不能,是這些青春美女殺渣男報仇嗎?秦安組合開始梳理各種線索,尋找其中的漏洞,終於鎖定了真兇,也查清為什麼會陷害崔立冬。
除了破案,“天生犯罪人”崔立冬對秦若男的依賴,秦若男對崔立冬的信任和關切,而鍾翰屢屢提及秦若男,都讓安長埔心裡不自在。不知不覺,安長埔已經對女搭檔動心卻不自知。而安長埔乾淨利落地解決了不靠譜的陶音音,既有紳士風度又有男子氣概,讓我們能感覺到秦若男的好心情和好眼光。
而作者作為犯罪學學者可能不認同甚至有點嘲弄“天生犯罪人”理論。她借秦若男之口說“如果單從長相容貌就能夠分辨人是不是會犯罪,那我們做警察的只要每天到街上去相面不就好了,或者乾脆讓那些相面術士改行做警察”。作者在卷末也畫龍點睛“世界上沒有天生註定的壞人,卻有表裡不一的偽善人,就看我們如何擦亮慧眼去辨識了!”
我們知道,所有的理論其實都是假設,都有一定的適用條件。多年前流行中國的印度電影《流浪者》不就把法官的兒子養成了賊,嘲諷這種惟出身論的觀點嗎。中國古語中“人之初,性本善”和“人之初,性本惡”同樣源遠流長。聖經有“原罪”說,而現在有人說嬰兒出生之初是一張白紙。真理這種東西,有時候掌握在大多數人手裡,有時候又掌握在少數人手裡。誰說得對?
莫伊萊塑造的警察遵紀守法,踏實能幹,疑難案件均可破獲。而且破案工作不是因為靈機一動,而是踏實的工作提供了破案基礎。雖然人心叵測,但正義最終戰勝邪惡。
此外,宋成梁擔任纖體中心的營養顧問,羅尹伊在寵物店工作,熊穎在明星學習班學習,這些都是中國社會最近十幾年的新事物,而警察也開始從社交網路上尋找破案線索,現代社會元素拉近了書中人物和讀者的距離。
竊以為,網路小說就像是古時候的口頭民俗文學和童話故事一般,人人皆可輕鬆閱讀,並具有撫慰人心的神奇魅力。看完莫伊萊精彩的破案故事,看看男女主的真情互動,讓思維辯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