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3/4 頁)
會在愛的心情下,縱容了他們原該受處罰的過錯。這是一個人不能明辨是非的絆腳石。我還會在情緒不好的時候,動用了父母的權威強要他們接受我自己的觀點或命令,這是一個人不能培養理性的絆腳石。不錯,我是愛他們的,但我竟在不知不覺當中,在他們人生的旅途上放了那麼多絆腳石,豈是我能料想得到的。所以我覺得母親不能再用“愛”這一個字就理直氣壯的,否決了自己也會“愛得不恰當”。
幸好,孩子在發展過程中,有相當的“可塑性”,因此母親如果偶然無心放了一塊絆腳石,倒也不必滿心充塞著罪惡感,及時的改正,就不會鑄成大錯。最怕的就是我們做母親的根本不願學習,認為養育孩子只要給他們吃飽穿暖就行,或是覺得只要給孩子大量的愛就是個好母親。但是事實上,母親的好壞是由孩子來“評定”的。孩子們只要是沒有被養成偏激、倨傲、自私的話,他們的眼睛是“雪亮”的。
按照“邏輯”來說,在母親節這一天,普天下的母親都會受到子女的愛戴歌頌,普天下的子女也都會感受到母愛的偉大,遺憾的是總有極少數的母親和子女不能享受這樣的幸福。那麼做個好母親真是件大學問,應該要好好學習呢!
68 “說謊”的藝術
只要是讀過小學的人,大約都知道“狼來了”這個故事,每個人也幾乎都從小被父母訓誡要“誠實”。我們翻遍了所有的勵志書,或格言書,也都不曾見過“謊言有助於人和人相處”,“謊言可以幫助你得到別人的好感”等等,好像還沒人敢這麼寫。但是我很懷疑這世上會有一個一輩子從沒說過謊的人,如果謊言的定義是“講了跟事實不同的話,或跟真正感覺不同的話。”我以為這世上只有講善意的謊和惡意的謊兩種人,要是一個人說他從來沒說過謊(包括善意和惡意的),我想那就是一個大謊。
捍衛國家的戰士為了贏得戰爭還會“兵不厭詐”,替國家工作的特工人員不幸被捕時,更不能說真話,他們有一個更偉大的任務要完成,誰也不會責備他們不誠實,相反的還能被那個國家人民擁戴為英雄。警察或調查人員有時要破獲某個案子,常常使用一些計策,把對方詐出實情來,人們會佩服他們的機智。
現在很多醫師主張要把真實的診斷告訴一個患絕症的人,好讓病人能把握住短暫的生命,過得更充實更有意義。理論上來說,這是對病人很“有益”的,因為他不會再茫茫然地浪費所剩不多的生命;但是事實上是不是每個病人都有那麼堅韌的神經、開闊的心胸來接受?有的只怕更快促成他早早歸天。大多數人能夠興沖沖地活著,就因為不知道哪一天是自己的末日吧?我曾經看見過一位朋友在她丈夫患上絕症以後,她表現得驚人的鎮定,不透露半點真相,讓她的丈夫過了三個月無恐懼的日子,臨終時十分安詳,因為她瞭解自己的丈夫受不了那事實的打擊。她這種謊也有罪嗎?如果她誠實,可以想見那三個月該是怎樣的愁雲慘霧,悲悲切切!
一對老夫婦假如絕對誠實,他就會說她“你的頭髮又白了好多,皺紋更深更多了,皮都鬆垮垮的,哪兒還有什麼腰身嘛!”那麼她也會對他說“你呢?也不瞧瞧你自己,頭都禿了,肚子鼓得那麼大!”這種誠實所造成的後果是很可怕的,除非他們都懂得幽默。而一個膽敢實實在在說出他對父母某些真實感覺的孩子,可能會被罵做忤逆不孝,因為他也許會說父親對家太沒有責任心了,或是母親太嘮叨了。大多數“嘴巴甜”的孩子討父母的歡心,木訥誠實的反而被冷落。
第二節(4)
人們說謊,有時是為了討好別人,有時是為了保護自己。假如一個家庭裡的人不需要彼此討好就有和諧,不需要保護自己就有安全,那麼在這樣的家庭長大的孩子說謊的習慣就會少得多。一個女孩子被她父母發現她居然跟一個男孩子一起看電影,大怒!當街把她揪回家,嚴責痛罵一頓以後,兩老忽然奇怪地問:
“從來沒聽過有男孩子打電話來約你,也沒見過有男孩寫信給你,你怎麼會交上他的?”
“都是我的女同學替我轉的。”女兒抽抽噎噎地說。
“好哇!怪不得每次你出去都說是跟女同學一起!原來每次都說謊。你講!為什麼要說謊!”
“講真話你們會準嗎?你們不是天天警告我不準跟男孩子在一起嗎?”
說謊成了習慣以後,人就不會用光明正大的方法來保護自己,也漸漸的不選擇善意的謊言或惡意的謊言,以為只要會說謊,就能得到別人的好感和他自己所要的一切,說謊到這種地步,後果就可悲了。因為他在別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