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1/4 頁)
“我理解尼采‘上帝已死’的定義:上帝已經無法成為人類社會的道德標準與終極目的。‘上帝已死’說明醒悟者再不能相信這種宇宙秩序,因為他們已經無法識別這種秩序是否真正存在。尼采認為,‘上帝已死’不單對人、宇宙或物質秩序失去信心,更令人不再相信一種客觀普世存在的道德法律。當對上帝的信心——這種基督教的主要信念被打破時,整個信仰就崩潰了:人的手中可以什麼都沒有。
“我曾信仰*的共產主義理想,是一個不乏格瓦拉式激情的理想主義者,但經歷中國走市場經濟的改革,自己變成一個追求效率、角逐利潤、嚮往個性張揚的市場主義者。即使共產主義理想已成為過去,作為一個無神論者卻相當自信,因為我是時代變遷的寵兒。隨著企業發展、個人社會地位提高,未來終極是什麼的問題開始困擾自己。個人如此,企業如此,社會又何嘗不是如此?
“改革30年,中國創造了經濟發展的輝煌,但伴隨而來的也有金錢至上財富驕人、急功利不擇手段、尋租投機權錢交易、破壞公正操縱市場、壓榨勞工汙染環境、短期行為透支未來、因循舊路缺乏創新、自滿懈怠不思進取的現象,這些現象潛滋暗長,對社會經濟的危害和對中國可持續發展的影響,已經被越來越多實體經濟和金融經濟中的事件、案件、問題、危機所證實。再過30年我也許不在了,可企業又向何處去呢?中國企業需要的持久增長的信仰支撐又是什麼呢?”
捫心自問:“還不相信上帝的存在嗎?”
我卻躊躇了,也許“不知道”是更準確的回答。
【資料:三位一體】
三位一體,一般指基督教的上帝,即聖父、聖子、聖靈為同一本體、三個不同的位格,三位格為同一本質。通俗地說:僅有獨一的上帝;聖父完全是上帝,聖子完全是上帝,聖靈完全是上帝;聖父不是聖子,聖子不是聖靈,聖靈不是聖父。
三位一體及其清晰的闡述從沒有在《聖經》出現,這個教義從公元3~4世紀開始發展,最後由奧古斯丁確立,發展出神是絕對存有、單一不可分的觀念。325年,君士坦丁大帝協調召開第一次基督教大公會議,公認耶穌和天父上帝是同一本質,並透過《尼西亞信經》
《尼西亞信經》只討論了聖子和聖父同質的問題,沒有提及聖靈的正統性。381年,第一次君士坦丁堡公會召開,修訂《尼西亞信經》,加上了對聖靈的描述。
按照正統神學的觀點,三位一體是有限的人類理性所無法理解的。到現代,基督教主流均恪守三位一體為正統教義。
南京光明標準(1)
團友:“Z女士,其實我們中間很多人都相信上帝,只不過他們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信上帝的。”
Z女士頗感意外:“哦?這話怎麼說呢?”
團友:“呵呵,我們這些人都是做企業的,我們相信客戶就是上帝。”
Z女士反應很快:“你的意思是說,你們都是我的上帝?那可不行,那就成多神教了。”
改革開放之後,剛剛接觸市場經濟的中國很流行一句話:客戶就是上帝。
客戶就是上帝,對於一家公司來說,合適嗎?顯然太誇張了,對於信徒來說,一切榮耀歸於上帝。如果客戶就是上帝,怎麼能想象與上帝談判、做生意?
萬科的核心價值觀中有一條:客戶是我們永遠的夥伴。此前萬科已經連續七年聘請第三方蓋洛普機構作年度客戶滿意度調查,據以改進產品和服務。2007年的調查結果顯示,客戶滿意度89%,客戶忠誠度66%,重複購買意向75%,推薦購買意向84%,平均每個客戶向個親友推薦過萬科的產品。這樣的指標,即使放在有眾多國際優秀企業的蓋洛普資料庫中,也是十分出色的。但不難看出,這和過去幾年房地產市場大勢良好、物業不斷升值有關。2008年市場趨勢扭轉,房地產價格跌落,客戶關係難免受損。怎麼辦?
這個不平靜的夏天,外界人看萬科人,風頭浪尖上忙著處理投訴,應對輿論危機,與客戶談判……外界人看不到的是,無論什麼時候,尤其是面對客戶投訴時,萬科人做的第一件事,是改進我們的產品和服務。
2008年8月底到9月底,南京萬科光明城市三期707套新房子要交付,一些客戶看了未完工的房子,發現不少問題,在網上提出“31條”整改意見,併發起拒收房簽名……
萬科集團執行副總裁、上海區域總經理劉愛明給南京萬科全體同事寫了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