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部分(第3/4 頁)
擴大鐵路專用線運輸能力,2003年投資兩個億,在現在的基礎上,達到每年3000萬噸的營運能力,產值28億元,利稅近5億元。
擴建混凝土製品廠,投資900萬元,產值800萬元,利稅400萬元。第三產業投資兩億元,產值兩億元,利稅5000萬元。
以下是2003年的投資建設專案:
山野菜飲料罐頭廠,投資5億元,形成年生產飲料5萬噸、罐頭3萬噸的能力,產值15億元、利稅1億元。
粉煤選氣化工廠,投資4億元,形成年生產合成氨4萬噸、尿素6萬噸、甲醇3萬噸的能力,產值1億1000萬元,利稅5000萬元。建設年產20萬噸、625號高標水泥的水泥廠,投資1億元,產值7000萬元、利稅1000萬元。
……
于波驚訝極了,記者們簡直驚呆了,這麼多的數字,這麼多的專案,竟然讓梁庭賢一口氣就背出來了。于波面對數字和專案,頭腦是冷靜的。
有記者說:“照你這個規劃到2008年,銀煤集團的投資總額高達50多個億,投產後產值可達到30個億,利稅4億元。這麼大的規模,絕對是我們龍江省的利稅大戶。請問於書記,是不是這樣。”
“是這樣。”于波對記者們說,“別把鏡頭對著我,梁庭賢同志和我省成千上萬的優秀企業家的代表,他才是我們龍江省的頂樑柱呢!”
記者們又把鏡頭對準了梁庭賢。
“請問梁總,八道嶺煤電股份的上市工作,啥時候能全面完成?”
“2003年‘五一節’前。”
“請梁總談談實施銀煤五年發展規劃的措施好嗎?”
“好的。”面對站在旁邊的省委書記和大大小小的鏡頭、錄音器,梁庭賢說出了下面一段保證措施,照樣是沒有稿子,可他說的十分的流利,就像早就背下來了一樣。
他說:“即將召開的‘十六大’進一步保證了銀煤集團和八道嶺煤電股份發展規劃的順利進行。對此,我和銀煤礦區28萬幹部職工充滿了信心!”
接下來,他回答了八個方面的提問:
“解放思想、拓寬思路,抓住機遇,與時俱進、全面發展,堅持多產業化、投資多元化、實現形式多樣化、管理科學化的原則。實現第一成本擴張的經營模式。
“立足自我,以現有的技術、管理,市場和經濟實力為基礎,發展壯大,做到既積極又穩妥。
“立足當地資源,發展資源優勢,吸引外來投資,採取入股、聯辦、租賃等形式,不搞無米之炊,不打無把握之仗。
“在專案實施過程中,要高規格、高速度、高質量、高產出。成熟一個,投產一個;建成一個,完善一個。不搞一哄而上。不保守、不冒進,也不半途而廢,不搞高投入、低產出、低附加值的無效益專案。
“實事求是搞發展。既要瞄準國內、國際先進水平,又要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不一味追求高、精、尖,實事求是,不搞一刀切,能小則小,該大則大;能土則土,該洋則洋。一切以經濟效益為中心,以WTO的要求為標準。
“有了人才,才有錢財。我們已經和省內外的大學達成了舉辦在職WTO研究生班和本科大專班的協議。努力培養一批高素質、多學科、會管理、懂技術的各類人才,以適應發展需要。
“樹立科學態度。所有專案都要以科學為依據,先論證、再立項;先調查市場,後分析行情。做到知已知彼,百戰不殆。
“建設強有力的、開拓型的領導班子,成員要有事業心,責任感、使命感。造就一支政治水平高、業務技術精、管理經驗豐富的幹部隊伍。只有這樣,才能把銀嶺變成金嶺,才能實現銀嶺發展的宏偉藍圖!”
採訪整整進行了53分鐘,記者們激動地說,今天是他們出道以來最為成功的一次採訪。他們紛紛要求送於書記和梁庭賢上飛機。
省委書記于波滿足了記者們的要求……
幾分鐘後,銀色的飛機衝出了跑道,朝藍天白雲盡頭飛去……
2003年11月三稿於蘭州
2004年2月改定於蘭州
後記:關注現實是作家的責任
一個偶然的機會,我有幸來到了西部地區的一個縣級煤礦採訪,也認識了這家煤礦的礦長和他周圍的副礦長級的領導和基層不少的朋友們。這是一支特別能戰鬥的集體。礦長很能幹,他是國家級勞模、優秀企業家、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