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部分(第2/4 頁)
拿出幾頁紙,比給了老湯。
就見這幾頁紙上開頭寫著一段標題,“RunandGun”(跑轟)。
老湯略微驚訝的看了一眼泰格,馬上拿起這幾頁紙細細的讀了起來。
這幾頁紙,其實是昨天晚上,泰格冥思苦想了半晚才寫出來的。
這是他結合NBA後世菲尼克斯太陽對的戰術,所提出來的小球戰術。
大約過了半個小時左右,看完了資料的老湯,心中一陣的驚奇,他實在是沒有想到,自己的這個老闆,居然能有如此的見識。
所謂的炮轟戰術他也知道一些,所謂“跑轟”,指的是以高速流暢的輪轉運動為主要戰術特點、強調攻防轉換的速度而部分犧牲半場陣地攻防能力的一種籃球戰術思想。
運用炮轟戰術最初出名的是20世紀八十年代後期LoyolaMarymount大學男子籃球隊,他們當時的教練是保羅-韋斯特海德。
跑轟,英文叫做runandgun,別名“7秒進攻”,屬於小球戰術的一種。採用半場開放式進攻體系,球員不斷透過移動和傳導製造出手機會,任何隊員可以在任何地點任意時機自己選擇認為合適的出手,這樣的球隊多半依賴外線手感,而且4號位多為可以投射的球員或者善長下快攻的速度型,像後世太陽的肖恩-馬里昂奇才的安託萬·賈米森都是投射遠至3分線且跑跳能力出色。
衡量一支球隊是否“跑轟”,主要看它的得分方式是以運動快攻為主還是以穩固的半場陣地進攻為主(注意,是“為主”);它的防守戰術是以點對點的人盯人為主還是以區域包夾聯防為主;它的攻防轉換節奏是快是慢等等。
跑轟最初被韋斯特海德介紹到NBA,並於20世紀90年代初應用在丹佛掘金身上,然而當時的效果並不好。不過90-91賽季丹佛拿下了全聯盟最高的場均119。9分,並在對菲尼克斯太陽隊的比賽中半場轟下107分,創造了NBA歷史記錄。
可以稱為小球的球隊,該隊中球場上肯定沒有具有統治力的中鋒,因此全隊基本上不打慢節奏的半場進攻,如果必須得打半場進攻的時候,球場上的五名隊員位置比較散開,多利用傳球、擋拆、跑位來製造出投籃出手的機會。
後世太陽隊的戰術套路並不複雜,簡而言之就是一個“快”字。納什領軍的太陽隊並不追求複雜的傳遞配合來創造空當投籃機會,而是讓球儘量保持在運動當中,不放過任何一個投籃機會,每一名球員都可能是進攻的發起者,同時也都可能是進攻的終結者,力爭用最短的時間打出最具效率的閃電戰。這種戰術在英文裡面叫做“rungun”,也就是跑轟之意。這種戰術風格無疑與太陽隊的人員配備相得益彰,他們沒有嚴格意義上的中鋒球員,在場上不懈遊走著的是一群嗜血的射手,哪怕機會稍縱即逝,他們也能夠及時捕捉戰機,用最簡單直接的方式謀殺對手。
而現在的火箭則是非常的適合這樣的戰術。
中鋒位置上只有一個善於防守,能跑能跳的本·華萊士,大前鋒的位置擁有聯盟最好的大前鋒之一的凱文·加內特,小前鋒上面的薩烏留斯和霍里都是可突可投的人選,得分後衛上的雷·阿倫更是非常優秀的投手,而場上的核心可以快速而從容指揮球隊正是博迪羅加。
這樣的戰術組合讓老湯非常的心動,這種戰術不適合擁有大夢這樣強力中鋒的球隊。
可是他非常的適合現在火箭隊的境況,其實在以前老湯也有過這樣的嘗試,不過那只是小範圍的,通常只是幾個人的小範圍配合,這種戰術極大的減輕了對強力中鋒的依賴。
不過,老湯明白,要想使用這樣的戰術取得總冠軍是不太可能的。但是,作為球隊常態戰術的一個補充還是非常不錯的。
想清楚緣由之後,老湯對泰格說道:“老闆,你的這個建議非常的棒,我想馬上的就回去演練一下。”
說完,起身就要離開。
看著興沖沖準備離開的老湯,泰格不免心裡小小得意了一把。
不過,老讓臨走時候的一句話,徹底的讓泰格無語了。
老湯說道:“老闆,說真的,你的這個戰術體系是不錯,可是你就這個體系的解釋,真的是太簡單了,要是在專門學校籃球的學院裡如果我是老師,你的這篇論文,只能是不及格。”
說完,推門離去。
看著急衝沖走人的老湯,泰格拿起一份資料,微笑著想道:耕種了一年終於收穫了,魯迪,你要的替補內線,我已經給你準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