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第1/4 頁)
鄧之間。梁武敕續曰:“賀拔勝北間驍將,爾宜慎之。”續遂城守不敢出。尋進位中書令,增邑二千戶,進爵琅邪郡公。續遣柳仲禮守谷城,勝攻之未拔。屬齊神武與帝有隙,詔勝引兵赴洛,至廣州,猶豫未進,而帝已西遷。
勝還軍南陽,遣右丞陽休之奉表入關,又令府長史元穎行州事。勝自率所部,將西赴關中,進至淅陽,詔授勝太保、錄尚書事。時齊神武已陷潼關,屯軍華陰。
勝乃還荊州。州民鄧誕執元穎,北引侯景。勝至,景逆擊之。勝軍不利,率麾下數百騎,南奔梁。
在江表三年,梁武帝遇之甚厚。勝常乞師北討齊神武,既不果,乃求還。梁武帝許之,親餞於南苑。勝自是之後,每行執弓矢,見鳥獸南向者皆不射之,以申懷德之志也。既至長安,詣闕謝罪。朝廷嘉其還,乃授太師。
後從太祖擒竇泰於小關,加授中軍大都督。又從太祖攻弘農。勝自陝津先渡河,東魏將高幹遁,勝追獲,囚之。下河北,擒郡守孫晏、崔乂。從破東魏軍於沙苑,追奔至河上。仍與李弼別攻河東,略定汾、絳。增邑並前五千戶。河橋之役,勝大破東魏軍。太祖命勝收其降卒而還。及齊神武悉眾攻玉壁,勝以前軍大都督從太祖追之於汾北。又從戰邙山。時太祖見齊神武旗鼓,識之,乃募敢勇三千人,配勝以犯其軍。勝適與齊神武相遇,因字呼之曰:“賀六渾,賀拔破胡必殺汝也。”時募士皆用短兵接戰,勝持槊追齊神武數里,刃垂及之。會勝馬為流矢所中,死,比副騎至,齊神武已逸去。勝嘆曰:“今日之事,吾不執弓矢者,天也!”
是歲,勝諸子在東者,皆為齊神武所害。勝憤恨,因動氣疾。大統十年,薨於位。臨終,手書與太祖曰:“勝萬里杖策,歸身闕庭,冀望與公掃除逋寇。不幸殞斃,微志不申。願公內先協和,順時而動。若死而有知,猶望魂飛賊庭,以報恩遇耳。”太祖覽書,流涕久之。
勝長於喪亂之中,尤工武藝,走馬射飛鳥,十中其五六。太祖每雲:“諸將對敵,神色皆動,唯賀拔公臨陣如平常,真大勇也。”自居重位,始愛墳籍。乃招引文儒,討論義理。性又通率,重義輕財,身死之日,唯有隨身兵仗及書千餘卷而已。
初,勝至關中,自以年位素重,見太祖不拜,尋而自悔,太祖亦有望焉。後從太祖宴於昆明池,時有雙鳧遊於池上,太祖乃授弓矢於勝曰:“不見公射久矣,請以為歡。”勝射之,一發俱中。因拜太祖曰:“使勝得奉神武,以討不庭,皆如此也。”太祖大悅。自是恩禮日重,勝亦盡誠推奉焉。贈定冀等十州諸軍事、定州刺史、太宰、錄尚書事,諡曰貞獻。明帝二年,以勝配享太祖廟庭。
勝無子,以弟嶽子仲華嗣。大統三年,賜爵樊城公。魏廢帝時,為通直郎、散騎常侍,遷黃門郎,加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
六官建,拜守廟下大夫。孝閔帝踐阼,襲爵琅邪公,除利州刺史。大象末,位至江陵總管。
勝兄弟三人,並以豪俠知名。兄允字阿泥,魏孝武時,位至太尉,封燕郡王,為神武所害。
嶽字阿斗泥。少有大志,愛施好士。初為太學生。及長,能左右馳射,驍果絕人。不讀兵書而暗與之合。識者鹹異之。與父兄誅衛可孤之後,廣陽王元淵以嶽為帳內軍主。又表為強弩將軍。後與兄勝俱鎮恆州。州陷,投爾朱榮。榮待之甚厚,以為別將,尋為都督。每居帳下,與計事,多與榮意合,益重之。榮士馬既眾,遂與元天穆謀入匡朝廷。謂嶽曰:“今女主臨朝,政歸近習。盜賊蜂起,海內沸騰。王師屢出,履亡相繼。吾累世受恩,義同休慼。今欲親率士馬,電赴京師,內除君側,外清逆亂。取勝之道,計將安出?”嶽對曰:“夫立非常之事,必俟非常之人。將軍士馬精強,位任隆重。若首舉義旗,伐叛匡主,何往而不克,何向而不摧。古人云‘朝謀不及夕,言發不俟駕’,此之謂矣。”榮與天穆相顧良久,曰:“卿此言,真丈夫之志也。”未幾,而魏孝明帝暴崩。榮疑有故,乃舉兵赴洛。配嶽甲卒二千為先驅,至河陰。榮既殺害朝士,時齊神武為榮軍都督,勸榮稱帝,左右多欲同之,榮疑未決。嶽乃從容進而言曰:“將軍首舉義兵,共除奸逆,功勤未立,逆有此謀,可謂速禍,未見其福。”榮尋亦自悟,乃尊立孝莊。嶽又勸榮誅齊神武以謝天下。左右鹹言:“高歡雖復庸疏,言不思難。今四方尚梗,事藉武臣,請舍之,收其後效。”榮乃止。以定策功,授前將軍、太中大夫,賜爵樊城鄉男。復為榮前軍都督,破葛榮於滏口。遷平東將軍、金紫光祿大夫。坐事免。詔尋復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