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部分(第3/4 頁)
異而大同。地多石磧,氣候溫暖,谷麥再熟,誼蠶,多五果。有草曰羊刺,其上生蜜焉。
自嘉以來,世修蕃職於魏。大統十四年,詔以其世子玄喜為王。恭帝二年,又以其田地公茂嗣位。武成元年,其王遣使獻方物。保定初,又遣使來貢。
自敦煌向其國,多沙磧,道里不可準記,唯以人畜骸骨及駝馬糞為驗,又有魍魎怪異。故商旅來往,多取伊吾路雲。
鄯善,古樓蘭國也。東去長安五千裡。所治城方一里。地多沙滷,少水草。
北即白龍堆路。魏太武時,為沮渠安周所攻,其王西奔且末。西北有流沙數百里,夏日有熱風,為行旅之患。風之慾至,唯老駝知之,即鳴而聚立,埋其口鼻於沙中。人每以為候,亦即將氈擁蔽鼻口。其風迅駛,斯須過盡。若不防者,必至危斃。大統八年,其王兄鄯米率眾內附。
焉耆國,在白山之南七十里,東去長安五千八百里。其王姓龍,即前涼張軌所討龍熙之胤。所治城方二里。部內凡有九城。國小民貧,無綱紀法令。兵有弓刀甲槊。婚姻略同華夏。死亡者皆焚而後葬,其服制滿七日則除之。丈夫並剪髮以為首飾。文字與婆羅門同。俗事天神,並崇信佛法。尤重二月八日、四月八日。
是日也,其國鹹依釋教,齋戒行道焉。氣候寒,土田良沃。谷有稻粟菽麥。畜有駝馬牛羊。養蠶不以為絲,唯充綿纊。俗尚蒲桃酒,兼愛音樂。南去海十餘里,有魚鹽莆葦之饒。保定四年,其王遣使獻名馬。
龜茲國,在白山之南一百七十里,東去長安六千七百里。其王姓白,即後涼呂光所立白震之後。所治城方五六里。其刑法,殺人者死,劫賊則斷其一臂,並刖一足。賦稅,準地徵租,無田者則稅銀錢。婚姻、喪葬、風俗、物產與焉耆略同。唯氣候少溫為異。又出細氈、麖皮、氍毹、鐃沙、鹽綠、雌黃、胡粉及良馬、封牛等。東有輸臺,即漢貳師將軍李廣利所屠。其南三百里有大水東流,號計戍水,即黃河也。保定元年,其王遣使來獻。
于闐國,在蔥嶺之北二百餘里,東去長安七千七百里。所治城方八九里。部內有大城五,小城數十。其刑法,殺人者死,餘罪各隨輕重懲罰之。自外風俗物產與龜茲略同。俗重佛法,寺塔僧尼甚眾。王尤信向,每設齋日,必親自灑掃饋食焉。城南五十里有贊摩寺,即昔羅漢比丘比盧旃為其王造覆盆浮圖之所。石上有辟支佛趺處,雙跡猶存。自高昌以西,諸國人等多深目高鼻,唯此一國,貌不甚胡,頗類華夏。城東二十里有大水北流,號樹拔水,即黃河也。城西十五里亦有大水,名達利水,與樹拔俱北流,同會於計戍。建德三年,其王遣使獻名馬。
囐噠國,大月氐之種類,在於闐之西,東去長安一萬百里。其王治拔底延城,蓋王舍城也。其城方十餘里。刑法、風俗,與突厥略同。其俗又兄弟共娶一妻。夫無兄弟者,其妻戴一角帽;若有兄弟者,依其多少之數,更加帽角焉。其人兇悍,能戰鬥。于闐、安息等大小二十餘國,皆役屬之。大統十二年,遣使獻其方物。魏廢帝二年,明帝二年,並遣使來獻。後為突厥所破,部落分散,職貢遂絕。
粟特國,在蔥嶺之西,蓋古之奄蔡,一名溫那沙。治於大澤,在康居西北。
保定四年,其王遣使獻方物。
安息國,在蔥嶺之西,治蔚搜城。北與康居、西與波斯相接,東去長安一萬七百五十里。天和二年,其王遣使來獻。
波斯國,大月氐之別種,治蘇利城,古條支國也。東去長安一萬五千三百里。
城方十餘里,戶十餘萬。王姓波斯氏。坐金羊床,戴金花冠,衣錦袍、織成帔,皆飾以珍珠寶物。其俗:丈夫剪髮,戴白皮帽,貫頭衫,兩廂近下開之,並有巾帔,緣以織成;婦女服大衫,披大帔,其發前為髻,後被之,飾以金銀華,仍貫五色珠,絡之於膊。
王於其國內別有小牙十餘所,猶中國之離宮也,每年四月出遊處之,十月乃還。王即位以後,擇諸子內賢者,密書其名,封之於庫,諸子及大臣皆莫之知也。
王死,乃眾共發書視之,其封內有名者,即立以為王,餘子各出就邊任。兄弟更不相見也。國人號王曰翳囋,妃曰防步率,王之諸子曰殺野。大官有摸胡壇,掌國內獄訟;泥忽汗,掌庫藏關禁;地卑勃,掌文書及眾務。次有遏羅訶地,掌王之內事;薩波勃,掌四方兵馬。其下皆有屬官,分統其事。兵器有甲槊圓排劍弩弓箭。戰並乘象,每象百人隨之。其刑法:重罪懸諸竿上,射而殺之;次則繫獄,新王立乃釋之;輕罪則劓、刖若髡,或剪半須,及系排於項上,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