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第1/4 頁)
【專題】
作為一種中道的要求,〃以法為師〃要求企業應重視制度建設,應依據標準來管理,使得企業成為一個秩序井然的組織。它應有一個很有效的激勵機制,能根據原則來用人,以紀律來保障行動的效率,並努力避免主觀隨意的管理。
◎ 依法治企
依法治企和以德治企,似乎是兩種不同的文化要求。實際上,在法制化或法治的程序中,對企業制度和文化應有更豐富的理解;應考慮把法律和道德作為彼此共存的、相互支援的制度。企業的員工需要職業道德,也需要規章制度和工作標準的約束。所謂制度,就是系統化的規則,而職業道德、政策、規章制度和操作標準,就是企業的制度。
企業的法制化和社會法制化是一種對應關係。遵循道德和法律的準則來行為,這是一個法制化社會的基本要求。我們要提倡尊重法制的文化,並且要努力去實現法制化,即依法治國。而〃依法治國〃與〃依法治部門〃、〃依法治企〃其實是類似的。在〃治企〃的問題上,它既要靠社會的法律制度,也要靠企業的規章制度;或者說,無論是社會上的規則還是企業裡的規則,都要遵守。例如,誠信是市場經濟的規則,依法經營如照章納稅也是市場經濟的規則。就道德來說,一般意義上的道德義務大體上與法律準則是相互對應的關係;從二者的優先關係上來說,凡是有法律準則的地方,都要以法律準則作為解決衝突的依據。就此而言,依法治企具有更加切實的約束力。
法治要求企業管理要遵照標準來進行。或者說,企業裡的法制化體現為嚴格依照標準或規範來進行管理。因此,法制化就是規範化或制度化,也包括核心價值的制度化等等。法制化中的規範管理首先要求管理者有嚴格照章執行的意識;其次要有很明確的管理標準,包括競爭上的標準,不能夠隨意廢棄並打破標準。規範化或制度化管理的最大好處就是有效率。規章制度看起來很複雜,但如果把各種規章制度之間的協調性問題解決好,它反而使得管理更有效率。總之,法制化要求確定一個統一的標準,並且在任何情況下只有一個標準;沒有人高於這個標準,也沒有人低於這個標準。
法制化要求同等地實現人們的權利和義務。法制化不只是涉及到人們權利實現的問題,同時也涉及到人們義務的履行;或者說,它不只是要求對人們權利的保障,也要求人們約束自己,並履行自己的義務。一個人如果不履行自己的義務,他就應受到懲罰。比如說,在危機發生時,在某個崗位上的某人悄悄地逃跑了。在法制社會,逃跑至少是一種瀆職行為,要受到很嚴厲的懲罰。所以,法制化要求人們的職業化,要求人們有很好的職業道德。職業道德與法制化是一體的。我們過去講道德,比較重視個人自覺,或者是依靠社會輿論的推動,但卻忽視了有些道德如職業道德是須由法制來做保障的。在企業裡,情況也是一樣的。一個人的職業道德要靠規章制度去維護、約束,而不能僅僅靠他的自律。可以說,法制化對於道德的實現實際上起到了一種很重要的輔助作用。有些道德的實現要依靠自律,但職業道德卻是社會生活中的規範或制度所強制要求的一種義務。例如,在事關他人安危的崗位上,一定要強制工作在這個崗位上的人堅守自己的崗位,負起相應的責任。總之,法制化對一些重要的道德如職業道德的有效性提供了支援或保障。
▲BOOK。▲虹橋▲書吧▲
第32節:第五章 以法為師(3)
企業管理最終要走法制化或規範化的道路。從這一點來說,社會上存在的〃官商結合〃現象本質上是一個社會走向法制化之前的現象。從法制化、規範化管理對企業經營管理的要求來說,過多地依賴政府對企業的扶持,企業會缺乏競爭力,最終會長不大。所以,企業經營最終應突破傳統文化或傳統商業文化的路子。傳統商業以家族企業為主,但今天可以有很多的選擇。比如說,有很多專門學管理畢業的人可讓企業去挑選。未必就要選取這種家族企業的管理模式;或者即便選擇這種模式也不一定是傳統方式的。可以從一開始就採取比較規範化的管理方式;其中的家族成員可以作為控股股東,而不一定作為主要的管理者。
法制化對企業管理的要求最主要的體現為要制定標準、懂得規則。不少企業的規則很不明晰;或者不能做到把制度或準則與核心價值形成一體。如果企業的制度或準則與核心價值之間沒有關聯,那麼就會影響人們對核心價值的重視。企業管理所涉及的制度或準則可分為原則和規則;而核心價值是制度中的原則,是最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