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第3/4 頁)
。生離死別,就是那麼一個環境。所以經過戰亂的人,看到年輕人成千上萬的走到前線去,流血甚至傷亡,我們就會覺得和平的珍貴、和平的可愛。
我對這裡已經完全沒有印象,因為改變實在太大了!60年是一個甲子,不要說60年,60年的一半已經夠嗆了。
各位小學長,今天雖然很小,但時間過得很快,一轉眼各位就要擔負起為人民、為社會服務的責任。我在這裡祝福母校,祝大家學業進步,有光明靚麗的未來……
回母校(3)
連戰向母校贈送了祖父所著《臺灣通史》,這是他每到一處必送的禮物;還有一幅連戰的題字和他寫的書。在贈送手書字幅時,連戰特地請夫人拿著話筒給師生們念出來:“陶鑄群英,溥益群倫;木鐸揚聲,功宏化育。”
在向母校圖書館捐款時,連戰拿出事先準備好的紅色信封后,又和夫人低頭交談了幾句,不知是否在談論捐款的數額問題。最後,連戰向學校圖書館捐贈10萬元人民幣。學校給老校友贈送了學生集體創作的一幅長長的畫作,畫的是美麗的西安、美麗的校園。
連戰到西安還有一個必須去的地方,那就是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蹟”的秦始皇兵馬俑。
下午5點多,連戰一行告別母校,抵達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博物館給予連戰一行只有極少數貴賓才能享受到的最高禮遇,為他們開闢貴賓通道,並允許連戰和代表團成員進入兵馬俑的修復區就近觀看。參觀時,館長吳永琪親自為連戰擔任導遊解說。
進入博物館,連戰夫婦可能被眼前宏大的兵馬俑方陣緊緊地吸引住。雖然生在西安,但連戰此前卻只能在電視上欣賞兵馬俑。有生以來第一次,又是如此近距離的觀賞到數千年前留下的兵馬俑,那種好奇和興奮心情實在難以形容。
後來在廣西桂林訪問時,我曾經問過連主席訪問的感受。當時是在灕江參觀。我問他:“灕江和您想像的有什麼不同嗎?”“照片上看挺小,沒想到灕江這麼大,這麼開闊!”連戰回答。隨後,我轉頭又問了連夫人:“您以前想不想來灕江遊覽?”“當然想來啦,但過去不可能呀!”連夫人看著我說。
連戰夫婦當時的答話,讓我頗為感慨。其實,連戰夫婦去過世界許多地方,遊覽過各種風景名勝,可謂見多識廣。然而,大陸的很多地方對於他們來說真的很陌生。當他們真的身臨其境,看到眼前的“大好河山”時,他們的感受和以前不一樣,甚至可能截然不同。
當時,我心裡頓然生出幾許感慨:真該讓臺灣朋友多來大陸走走看看,同時,也該讓大陸的民眾有機會到臺灣旅遊參觀,親身感受寶島風情和臺灣百姓的真實想法。大陸與臺灣、兩岸民眾之間,就像普通的人與人之間一樣,只有相識相知,才能相親相近。
如今,臺灣民眾到大陸旅遊、經商已變得十分普遍。然而遺憾的是,由於臺灣當局的種種人為限制,大陸民眾赴臺灣參觀、旅遊、經商依然十分困難。
參觀時,兵馬俑緊緊地吸引著連戰。他只顧盯著看那些神氣的兵馬俑,卻忘了站在背後的端著相機時刻準備拍攝的記者。當時,我們站在俑坑上面,雖然居高臨下,但根本拍不到連戰一行的臉。“總不能老是拍他們的身後連主席的背影”,於是我和幾位近身的記者商量,等連主席他們走近時,我們大家一起喊,請連主席扭過頭來。可真到關鍵時刻,我的喊聲倒是挺大,旁邊竟然沒有人跟我一起喊。我的喊聲驚動了周圍的警衛,他們盯我的眼神讓我緊了一下。
說實話,以往採訪中我們經常採用“喊”的辦法,請求和希望領導同志給我們機會拍攝。然而,平時我們“喊”的都是自己較為熟悉的國家領導人,而現如今喊的可是中國國民黨的主席。我心裡打鼓,喊起來明顯底氣不足,開始聲音較小,後來發現問題不大,聲音才大起來。連主席很體諒記者,我一喊,他立刻扭回頭微笑著向我們招手。旁邊人私下聊天說:“還是新華社‘牛’,敢喊!”
連戰在修復區參觀時,仔細盯著一個個殘缺不全的兵馬俑使勁看,可能是受到眼前神態各異的兵俑的影響,他緊盯著兵馬俑的表情和眼神也在不時地變化,一會兒皺眉,一會兒嚴肅,一會兒又露出微笑。由於參觀的地方十分狹窄,有些地方,人們需要側著身子才能過去,以免傷及兵俑。看到現場隨行人員和記者挺多,連戰皺皺眉幾次提醒大家:“小心點兒!”說實話,當時我也有些擔心,如果誰不小心碰傷了兵俑,不僅成了“千古罪人”,而且還會連累連主席一行。
回母校(4)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