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3/4 頁)
“山雨欲來”
“連戰訪問大陸的活動全部對記者開放。”這是採訪之前,在中共中央臺灣工作辦公室舉行的記者吹風會上得到的訊息。初次聽到這訊息,我感覺很突然。因為如此重大的政治活動對境內外所有媒體開放,在類似的新聞報道中並不多見。
如此開放式的新聞報道,就意味著新聞競爭將異常激烈。據當時瞭解,包括大陸媒體、港澳臺媒體和外國媒體在內的各大新聞媒體,將有五六百記者參加採訪,僅隨連戰主席包機前來採訪的臺灣記者就有近百人。而一向在國內重要新聞採訪中佔有優勢的新華社,在此次報道中僅有我和港臺部記者陳斌華兩人作為隨團記者。聽說如此重大的報道,新華社僅有一名攝影記者隨訪,總編輯南振中有些著急,經過他的努力和爭取,攝影記者總算又增加了一個名額,攝影部採訪中心副主任陳樹根將和我們並肩作戰。
採訪前,新華社總編室緊急召開協調會,商議和部署連戰訪問的報道事宜。談到攝影報道時,我建議應該特別注意組織協調報道,總社和各地分社相互配合,發揮集體優勢。善於指揮大型戰役報道的攝影部主任徐祖根對我笑著說:“出彩和創新,就看你啦!”聽了徐主任的話,我既受鼓舞,又倍感壓力。
按照義大利著名記者法拉奇的觀點,採訪前的準備工作直接決定了採訪報道的成敗。我準備時也不敢馬虎。技術局的同事小喬幫助我檢查電腦時,嚇了我一跳。他在我的電腦裡竟然發現了56個病毒!如果帶著這些病毒去採訪連戰,那可真要亂了。
2005年4月25日,連戰抵達大陸訪問的前一天。我和同事乘東方航空公司飛機飛抵南京投入採訪。我們和即將到來的連戰主席住在同一個飯店——南京金陵飯店。
抵達南京的當天下午,我們立刻聯絡參加報道活動的江蘇分社記者一同前往連戰即將訪問的地點,如總統府、中山陵等處察看場地、熟悉情況。傍晚又趕到分社商議明天的報道安排。新華社江蘇分社處於市中心的繁華地帶,在高樓林立的地方,分社那幾棟灰色的樓房顯得有些破舊。據分社同事說,這裡曾是國民黨統治時期“中央社”所在地。“中央社”是當年國民黨的官方通訊社,而新華社又是共產黨的官方通訊社。沒想到,我們新華社和“中央社”竟在這裡聯絡在一起。其實,那個時期留下來的建築和遺蹟在南京還有不少。
下午到中山陵察看現場時,出現的一幕景象,讓我至今感到奇怪。剛到中山陵時,還是陽光燦爛的好天氣。往山上爬了一會兒,炎熱天氣就讓我們汗流浹背。等到我們看好地形、商量好明天發稿的事宜後,正準備下山時,突然,中山陵附近山上烏雲密佈、狂風驟起,大有山雨欲來的架勢。
我們連忙竄進車裡。車子剛剛啟動,豆大的雨點緊接著就噼噼啦啦地落下來。我們都慶幸,如果在中山陵再多待幾分鐘,肯定就成落湯雞了。車子越往城裡走,天越黑,雨下得越大。隨著幾聲悶悶的響雷過後,噼裡啪啦的冰雹從天而降。密集的冰雹砸在車窗上,發出嚇人的“咚、咚”之聲。一時間,雨聲、雷聲、閃電聲,在街道上響成一片。窗外,街道兩旁的梧桐樹,在風雨中劇烈地搖曳,發出嗚嗚的聲響。眼前的南京城淹沒在瓢潑大雨和冰雹之中。
電子書 分享網站
引子:真沒想到要採訪國民黨(4)
麗江玉龍雪山。身體不錯也該吸氧
“好大的暴雨!”車裡人幾乎異口同聲地發出感嘆。大雨和冰雹遮住了行車的路線,路上的車像爬一樣開得很慢。因為天黑、雨大,司機們紛紛開啟車燈。透過雨霧望去,昏暗的街道上車燈像鬼火時隱時現。分社同事驚訝地說,南京好長時間沒有下過這麼大的雨和冰雹啦!後來,分社攝影記者韓瑜慶還專門拍攝了一些反應南京普降冰雹的新聞照片,給北京總社發稿。
“今天這雨和冰雹下得實在邪乎!”我胡亂嘀咕著。大家也紛紛議論起來。人們情不自禁地把天氣和連戰來訪聯絡起來。有人說,這是國民黨主席時隔56年後重返大陸訪問帶來的風雨。也有人說,南京畢竟是國民黨存有許多歷史情結的地方,這是老天爺對連戰即將訪問南京表示歡迎。
晚上,我們從南京方面得到準確訊息,將有400多名國內外媒體的記者來南京採訪。數百名虎視眈眈、扛著長槍長炮的記者聚集南京,那即將開始的“戰鬥”真的不亞於阿富汗戰爭前線的採訪。
2001年9月,美國“9·11”之後,正在新華社香港分社駐站的我臨危受命,奔赴阿富汗戰爭前線地區採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