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1/4 頁)
一位法國學者說,拉登真正的財富,也是最大的財富是世界各地成千上萬的聖戰者,他們不再視他們的行動應該受到國家或區域的限制。“政治的規則不再能約束他們,拉登不會談判。”
(二) “基地”組織結構嚴密,而且不斷有新成員加入。
80年代的阿富汗戰爭為拉登贏得了聲譽,也鍛鍊了他的組織能力。20世紀80年代上半期,拉登在世界各地建立了徵兵中心,從50個國家徵募、輸送了數萬名戰士參加抵抗前蘇聯入侵阿富汗的戰爭,同時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建立了準軍事訓練營地。
1988年,拉登在阿富汗建立了一個新的組織——“阿爾·伊達”(阿拉伯語“基地”之意)軍事大本營。“基地”組織建立的目的就是要推翻幾乎所有的在拉登眼中看來是“腐敗無能”的政府,驅逐這些國家的西方勢力,最終廢除國家的疆界。在此期間拉登越來越堅信這一宗旨,開始了“基地”組織與維護現在格局的各國政府間的衝突,而其手段也越來越趨向恐怖主義。而新組建的軍事大本營累計訓練了數萬名恐怖分子。
1994年4月,拉登開始建立一系列極端分子訓練營:
車臣——本·拉登資助分裂反叛組織建立軍事訓練營。
約旦——約旦情報組織懷疑拉登資助極端主義分子反對國王侯賽因的政策。
埃及——訓練極端恐怖主義分子,組織推翻埃及穆巴拉克總統的世俗政府。
利比亞——拉登資助反對分子推翻利比亞卡扎菲政府。
雖然目前受美國等反恐力量的圍剿,它實施恐怖襲擊的能力受到很大限制,但其目前真正的實力到底如何,恐怕誰都不清楚。根據美國中情局的最新分析,設在阿富汗的基地共訓練了5000多人,他們分別在50多個國家建立了基層組織。他們儘管恪守###教義,但行動方式卻是現代化的,比如使用手機、衛星通訊、電子信件等。每項行動都要事先周密安排,多則提前數年,少則也要提前幾個月。
(三)財力充足
拉登擁有數億美元財產,每年有上千萬美元收入和贊助。拉登的父親是沙特最富有的建築商。由於得到了沙特國王的信任,本·拉登家族的事業發展神速,贏得了億萬家財。今天本·拉登家族的財產據估計有50億美元,控制著龐大的經濟帝國,其中屬於拉登名下的約有3億美元。
1996年5月,拉登輾轉返回阿富汗,在阿富汗鞏固了他的基地後,很快就讓他龐大的國際網路投入工作。透過高科技手段,例如電傳、衛星電話和網際網路,他得以同分布在世界各地素未謀面的追隨者進行聯絡,而拉登產業下的眾多公司為其活動提供了大量一流技術與專家。1996年8月,拉登在國際網際網路上釋出針對美國的“戰爭宣言”。
在拉登的運作之下,鉅額資金、先進技術和大量成員源源不斷地注入這個前所未有的國際性恐怖網路,使這個網路的能量持續不斷地膨脹。直到那麼一天,人類歷史上最為大膽與兇悍的恐怖襲擊——“9·11事件發生了!
3、布什與拉登,誰比誰更強?
一個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的總統,一個是掌握著全球最大的恐怖組織的頭目。布什與拉登,誰比誰更強呢?
事實上,布什和拉登都在借用對方,把對方當作了自己的起跳踏板。這就好比中國武學裡的“乾坤大挪移”,雙方都在借用對方的品牌能量,把對方的品牌能量巧妙地轉化為自己的能量,注入自己的品牌。
一方面,從某種意義上說,是拉登讓布什這個不太懂得怎麼治理國家的總統擁有了一個夠檔次的對立面,就好比讓不講理的朱可夫碰上了不懂理的巴頓,讓強硬的里根碰上了死硬的勃列日涅夫,從而讓習慣於在外辱面前緊密團結在合眾國總統周圍的美國人民毫無保留地團結在了美利堅合眾國的總統周圍。正是透過對拉登這樣的一個強勁的對手的打壓,布什使自己的品牌價值得到了空前的增加。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布什與拉登是如何引爆的(3)
不難發現,拉登的每一次襲擊,無不給了布什展示自己的一個絕佳理由。9.11事件後,在反恐的大旗下,布什先後發動了兩次戰爭,一次次刷亮了自己“反恐鬥士”的品牌。
經過戰爭,拉登銷聲匿跡,躲起來了,對布什而言這本身就是一種勝利。雖然拉登還時不時地在半島電視臺和網路上露面,但拉登的每一次現身和露面,都無不在向人們說明布什反恐的合理性和重要性。事實上,布什之所以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