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2/4 頁)
鹿。
她的房間總是收拾得乾乾淨淨的,牆壁上掛著一些德國的風景畫片,其中有柏林的施普雷河邊的小鎮,有漢堡阿爾斯特湖,有慕尼黑古老的中世紀教堂,有德國的阿爾卑斯山等等。這個猶太女人常常看著它們發呆。
猶太女人的旁邊總跟著一條名貴的大丹犬。這種犬原產于丹麥,後來被德國改良成了大型犬——德國人還是一個富於改良的民族。
她的大丹犬是黑色的,像沒有月亮的黑夜。犬的頭較長,腿豎直,顯得威武而高貴,勇敢而又有風度。可以肯定,這是一隻良好的看守和護衛犬。
許多在二戰時期,在哈爾濱一帶流亡的洋人都養狗,他們喜歡養狗就像中國人喜歡養豬一樣。只是,這個猶太女人養的這隻狗非常兇惡,那些流亡者社群的日本狼青、比格犬,中國的昆明犬,德國的牧羊犬都懼怕它。它總是和那個德國女人形影不離,像一隻黑色的幽靈。
擦皮鞋匠同這個德國助產士的愛情,就發生在那個暮春時節的好天裡。這裡需要強調一下,因為春天畢竟是一個讓男人和女人春心萌動的季節。雖然哈爾濱的春寒未盡,但它應有的作用卻一點也不能低估。
那天,德國助產士也穿著一雙很不錯的靴子。當這雙靴子踏在擦皮鞋匠的箱子上的時候,擦皮鞋匠徹底驚呆了,他抬頭尊敬地看著靴子的主人,顯得異常激動。
老擦皮鞋匠說:“夫人,您這是一雙德國靴子。”
“您說得很對!擦吧。”
“而且是戰前貨。”
“是的。現在部分地區的戰爭還沒有結束呢。”
“它產在德國的慕尼黑。”
“是的。您去過……”
“這雙靴子是一九××年十月慕尼黑啤酒節上獎勵給啤酒小姐的獎品之一。”
“是的……”
老擦皮鞋匠說:“這雙靴子是全德國最出色的做靴子的手藝人做的,它只有一雙。它的妙處在於事前就已知道了啤酒小姐腳的尺碼……
德國女人終於吃驚了,她問道:“您怎麼知道?”
擦皮鞋匠抬起頭,一臉誠懇地說:“我雖然厭惡納粹,但我熱愛德國,熱愛德國的皮鞋。”
不言而喻,愛德國及其皮鞋,當然也包括愛德國的女人了。
或許外人是無法理解的,這種突如其來的愛,很容易讓身處異鄉的德國女人動情……
在一個優美的哈爾濱之夜,擦皮鞋匠來到了這個猶太女人的住所。
他們在一起彬彬有禮地喝茶。後來他們又喝了酒,暢談了德國,暢談了那次令人難以忘懷的啤酒節,暢談了大米格爾湖和易北河,還聊了德國的歷史,漫談了19世紀的普魯士國王……
這是這個德國猶太女人流亡到哈爾濱之後講話最多的一個夜晚……
最後,擦皮鞋匠用自己那一雙擦皮鞋的手,像撫摸名貴的皮靴那樣充滿柔情地撫摸了這個德國女人。
德國女人沒想到這個中國佬的手讓人感到那樣的美妙,那樣的不可思議。
德國女人沉醉地說:“哦,先生,你有一雙助產士般的手……”
擦皮鞋匠哽咽地說:“這是我一生中第一次接觸女人……”
這的確是一個談情說愛的美妙之夜。不少梨花在那個暮春時節的夜裡開放了。要知道,這些漂亮的香味濃郁的梨花,在流亡者社群是第一次開放啊。這非常神奇。
擦皮鞋匠小聲地問:“ 我可以問一個私人問題嗎?”
德國女人柔情地說:“問吧,親愛的……”
老胡木匠和猶太女人(1)
混血兒小胡木匠,是猶太流亡者社群最具藝術眼光的木匠了。
坦率地說,在哈爾濱幹木匠活兒,沒有點藝術眼光是不行的。
猶太流亡者社群的房子、傢俱、甚至柵欄院,包括小亭子(涼亭和花亭)幾乎都是歐式的。看上去,簡直是世界小型建築的博覽會。看得出,歐洲文藝復興之後所帶來的那種五光十色的、而且水平越來越高的審美慾望,已經在幾代人之中盛行不衰、樂此不疲了,它們已經非常成功地走進了歐洲人的靈魂裡去了,無論他們走到哪裡,都在熱情地、如飢似渴地體現著這一點。
走進猶太流亡者社群,視野之內,到處都是錯落有致的那種歐洲風格的建築。
涅克拉索夫大街兩旁的景觀也是這樣,果戈理大街和雨果大街也是這樣。甚至連這兒的空氣都瀰漫著歐洲人的氣味。
這些,都出自一些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