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2/4 頁)
被他們所利用。和其他中東以及中亞的國家一樣,波斯當地使用的是銀幣;這樣一次交易下來,他們能夠透過向漢朝銷售玻璃以及奇珍獲得暴利,賣絲綢到歐洲又能賺一筆。更妙的是,波斯人把中國的金子帶到羅馬,換成銀子後,銀子等於憑空多了三倍,因此利用中歐兩地金價的差額,光透過倒貨幣他們還能多賺取三倍的利潤。這種利用兩地貨幣的差價大賺特賺的行為,是黃金白銀通行的這一千多年裡的主題。當時在波斯佔有統治地位的帕提亞帝國能夠成為一個和羅馬帝國勢力不相上下的大國,很大程度上是得益於中歐兩地源源不斷的黃金白銀,以及中間的高額利潤。但利用倒貨幣發家的,帕提亞帝國是第一個,卻不是最後一個。
匯率戰爭 第十章(2)
由於外貿數額逐漸增大,中國的金子消耗了很多,多用於和波斯的海路、陸路貿易,以及和拜占庭的陸路貿易。西漢後,海上貿易更加盛行,即使到了兩晉南北朝這樣的亂世,貿易也不曾停止。由於貿易昌盛,中國後來不但金子少,銀子也少,金子都給了用金幣的拜占庭,而銀子則給了用銀幣的波斯。
後來由於生產絲綢不再是中國人的專利;為此,我們也開始經營多樣化,基本上什麼都做,貿易額越來越大。在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裡,由於國內戰亂不斷、貨幣混亂,加上各種國外金銀幣貨源充足,中國很多地方甚至只願意用外國幣,而不收本國錢,以免因為國內貨幣不靠譜,造成貶值。從這一點上看來,中國的貨幣政策已經有了近代美元化的風範,主動將自己波斯化、拜占庭化,以避免貨幣失去價值。
***
對外幣的依賴一直延續到了隋唐,是大唐盛世的出現改變了這一局面。唐朝政權穩定後又開始統一規格鑄造銅錢,因此銅錢再次成為國內的貨幣。但在和西方貿易時,對方仍要求用金銀支付,因此金銀依然是中國外貿時使用的貨幣。中國從此又回到了雙軌制:銅對內,金銀對外。
唐朝的金子很多,一部分是來自北方黑龍江一帶的開採,另一部分則是來自海上貿易。當時唐朝的主要貿易伙伴有波斯、印度以及本身產金,素來以多金聞名的南洋及大食國(即*帝國),所以金子滾滾而來,根本不成問題。唐朝的銀子也經常被拿來當對外貨幣使用,這主要是受中亞影響。中亞地區銀子很多,因此流通的也是銀製貨幣。唐朝在與他們交易時有時投其所好,直接付給他們絹帛,而在絹帛不夠時就會用銀子來計算。
唐朝外貿路途很多,像波斯、大食等國既有陸路貿易,也有海路貿易,嶺南、福建、揚州等地皆有外商,都城長安也有不少,但其中廣州人數最多。即使到了唐朝後期國力衰退之際,廣州的外國商人仍數以萬計。據說黃巢攻陷廣州時,被殺的回教徒、猶太教徒、基督徒、拜火教徒就有12萬人。而福州則是中日貿易的中心。
唐朝的國勢是如此之盛,以至於除了金銀,波斯和日本以及西域諸地也可直接使用唐朝銅錢結算,因為這些商人意識到他們日後反正還要回長安消費;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這時的唐朝已經有了中美鞋和電腦貿易時匯率結算的雛形了。另外,唐朝銅錢也作為官方貨幣在這些國家流通,這就等於扭轉了當年的局面:中國不再被別人波斯化、拜占庭化,而是外國開始被大唐的銅錢“唐錢化”。另外,唐朝使用的匯票“飛錢”更是已有了紙幣的雛形。
但在匯率方面,唐朝最大的成就恐怕就是將其職業化,並利用匯率獲得了大額的財富用於支撐起這個巨大的帝國。當時的長安為唐朝的政治、文化、金融中心,是各地外商嚮往之地,很多外國商人直接長期駐紮在皇城裡。而當時的匯率不規範,每個外國商人從本地帶來的貨幣自然各有不同;另外,即使是中國本地人貨幣也不一定就一樣,因為唐朝的貨幣是由各地的鑄幣局負責製造的,沒有中央統一的規格。這樣一來,長安城裡充斥著各種各樣的貨幣,龍蛇混雜,因此使得當時就開始有專門從事兌換行業的商人組織以及金銀店從中漁利。而這些商人透過匯率賺取的利潤,就像血液一樣,在中國境內不停流轉,創造更多的財富。 txt小說上傳分享
匯率戰爭 第十章(3)
雖然獲取的財富同樣驚人,但唐朝時的兌換和波斯人的手段有著很大不同。在漢朝時,金銀更像是貨物,波斯人套利的方法和利用貨物差價賺錢沒什麼區別;而唐朝的兌換是由於各國貿易頻繁,此時的金銀更像現代意義上的貨幣(即我拿了外國的錢是因為將來我出國消費比較划算),因而這些貨幣的兌換和換算也更像現代意義上的匯率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