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9部分(第3/4 頁)
糧食去救助他們。”
上官儀一揮手道:“那不過是小事,而且還是在西北那邊,怎能與陛下和太子的事相比呢?你們戶部辦事可也得分輕重緩急。”
鄭善行一聽這話,當即眉頭緊鎖,反駁道:“話可不能這麼說,如果那些事沒有處理妥善,這後果是可大可小的。”
張文灌立刻道:“再大的事,也大不過陛下的葬禮,以及太子即位啊!這兩件事可是不能拖的呀!”為人臣子,忠字當先呀,這可不是開玩笑的。
張大象哭喪著臉道:“就算不顧那邊,國庫暫時也拿不出這麼多錢來啊。”
張文灌和上官儀相覷一眼,上官儀道:“要不這樣,向百姓徵稅,每個百姓也不需要拿出多少錢來。”
鄭善行道立刻道:“這可不行,當初那麼困難的時候,都沒有想百姓徵稅,也正是因為如此,全國上下才能夠團結一心,取得這決定性的勝利,如今戰事都還未結束,朝廷就立刻向百姓徵稅,不管朝廷多麼有理由,百姓也都會認為咱們朝廷是在卸磨殺驢,我絕不贊成這麼做。”
張文灌沉思片刻,道:“向百姓徵稅,這的確不妥,我們還是向商人徵稅吧。”
鄭善行一愣,心裡雖然反對,但也不好反駁,因為他也是大富商。
張大象小心翼翼道:“其實商人也已經捐助了不少錢給朝廷。”
張文灌道:“朝廷也不是無緣無故的要向他們徵稅,這兩件事可都是頭等大事,必須得趕緊辦了,否則上面怪罪下來,誰來承擔?那些商人也不想想,當初要是沒有陛下對他們的支援,他們商人豈有今日,如今讓他們為陛下出點錢,他們要是不願意,那就是忘恩負義,我看他們也不會不願意的,這事就這麼決定了吧。”
因為國家先前堅決不向百姓徵稅,導致國庫已經是非常虛弱,就連少府的錢都拿去打仗,真的是山窮水盡,以至於皇帝出殯,太子即位,都拿不出什麼經費來。
當然,這可都不是小錢,這皇帝出殯可是最要錢的,光宮女、太監就得殺一批去陪葬,而古代又是非常重視身後事的,這事決計是不能馬虎的,必須要風風光光,而如今朝廷又不徵勞役,這就需要更多更多的錢。太子即位就更不用說,這可是全天下最大的事。
要命的是,這兩件事還得一塊辦,又拖不得,這太平盛世當然無所謂,但是這時候可就要命,國庫確實拿不出錢來。國債也不好再發,那隻能用傳統辦法,就是徵稅,不向百姓徵稅,就得向商人徵稅,反正總得將這錢給湊齊,而且,這傳統的文官徵商人的稅,那是絕不會心慈手軟的,因為儒家思想就是排斥商人的,兩者思想的核心是對立的,儒家講究義和仁,商人是講利,因此徵百姓的稅,張文灌也不太贊成,但是徵商人的稅,他絕對沒有意見的。
鄭善行皺眉道:“我們戶部只管收錢、撥錢,這詔令該由中書省來頒發,我們不發。”他心中更多的是百姓,沒有什麼忠君思想,他絕對是反對徵稅的,他覺得此時就應該將錢用於百姓,因為西北有著很多無家可歸的百姓,等著他們救助,身後事可以簡單一點,人家李績的身後事就比較簡單,但是他不喜歡跟人家爭,要徵你們去徵,我不會做這事。
上官儀怒喝道:“鄭侍郎,你這要違抗命令麼?”
張大象急忙道:“上官侍郎請息怒,這事確實不能由我們戶部來做,當初借錢的時候,可就是我們戶部出得面前,我們戶部幾番向商人做出承諾,我們若是又向他們徵稅,那商人肯定會鬧事的,由中書省來頒佈詔令,他們反而不會鬧。”
張文灌也不是不講道理之人,道:“你說得也不無道理,那這事就由我們中書省來辦,你們戶部從旁協助。”
他們這些老儒若能夠遇到一代明君,那真是感恩上蒼,他們覺得自己是深受李治的恩情,那麼這事一定要盡心盡力,古人是非常重視這葬禮的,這真心不能馬虎。商人也應該如此,他們認為沒有李治,就沒有如今的商人,所以你們得知恩圖報,再苦再難,也得將這事給辦的風風光光,這就是儒家的思想。
中書省立刻下旨徵稅,徵勞役,說得當然是非常感人的,李治對我們都恩重如山,他這最後一段路,一定要讓他走好,那太子即位,這事也一定辦好,好歹也是未來的主人,你們想不想繼續在大唐混下去呀,我可是為你們好啊。
但立刻就引起了軒然大波。
商人是感到非常委屈,因為“徵稅”這兩個字眼,真是太刺眼了,要是換個詞,估計都沒有這麼大的情緒。因為朝廷先前說好不徵稅的,一直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