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2/4 頁)
家持續成功的企業,還是前途未卜。實際上,在組織能力方面,騰訊還有很多不足和欠缺。相對於世界級的優秀企業,10歲的騰訊在這方面還是個小學生。感謝楊教授在這個關鍵階段及時給騰訊帶來的思想啟迪和輔導,使我們在短時間內找到了正確的方向開展行動。
在幫助騰訊提升組織能力的過程中,楊教授的組織能力“楊三角”管理體系,不僅在戰略的高度為我們指明瞭方向,還提供了科學而系統的方法論。楊教授總結出的諸多行之有效的技巧,有效地提升了騰訊在組織能力方面的系統化建設。騰訊還在持續快速地發展,而隨著企業的規模越來越大,組織能力的提升和最佳化將成為越來越關鍵的成功要素,楊教授在組織能力上給予騰訊的幫助和支援,相信會在今後體現出越來越重要的價值。
很高興楊教授推出了這本有關組織能力的著作。這本書凝聚了楊教授多年來的教學研究和企業諮詢實踐的精髓,並透過生動的案例分析,總結了大量優秀企業提升組織能力獲取成功的經驗。我相信這本書能夠幫助更多像騰訊一樣追求卓越的中國企業不斷系統性地審視、思考和提升自身的組織能力,朝著基業長青的目標不斷邁進!
馬化騰
騰訊科技董事會主席兼執行長
組織能力的“楊三角” 前言(1)
中國企業站起來!這是20世紀80年代我在香港念大學時的夢想和渴望。1981年的聖誕假期,我第一次踏進內地,透過參加香港大學的學生交流團,我來到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進行學術交流。這次交流活動讓我感到非常震撼,透過與內地學生一起唱歌、聊天和生活,我深刻地體會到我是一箇中國人,而不僅僅是香港人。接下來的幾年時間,我不斷到內地旅遊、交流和調研,深刻地感受到中國地大物博、資源豐富,然而如何調動人的積極性,如何透過有效的方法進行管理卻是中國社會面臨的普遍挑戰。大學三年級,為了響應*建設四個現代化的號召,我決定攻讀管理學博士,以專業知識幫助祖國的經濟發展。
1986年我獲得美國密歇根大學商學院全額獎學金赴美攻讀博士,在那裡得到戴維·尤里奇(D*e Ulrich)、韋恩· 布羅克班克(Wayne Brockbank)和諾埃爾·蒂奇(Noel Tichy)幾位世界級人力資源管理大師的啟蒙,對戰略人力資源管理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密歇根就學期間,除了鞏固和提升學術理論基礎以外,更蒙幾位恩師器重,使我開始參與管理諮詢顧問工作,為美國《財富》雜誌500強企業提供服務。1990年畢業後,我在美國執教多年,1996年被密歇根大學派回香港,負責該商學院的亞太區業務。1998年下半年,應宏集團創辦人施振榮的誠邀,我到臺灣創辦集團企業大學—宏標杆學院。2000年底,宏集團的業務發展遇到重大挫折,我臨危受命,被調回總部擔任集團首席人力資源官,協助施振榮發動和進行世紀變革,並建立以績效、客戶和執行力為導向的企業文化。
2002年下半年,宏集團轉型取得階段性成功,我決定功成身退,從企業界退出,重新回到學術界,以便整理和分享過去十多年來在企業實踐、管理諮詢和教學研究的心得。由於在1997年我曾代表密歇根大學擔任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學術委員會的委員,期間應邀以客座教授身份任教,對中歐的學術氛圍留下了美好回憶,所以在2004年我決定正式加入中歐,舉家遷到上海,重新全職任教,不知不覺間,5年時間又匆匆而過。
從1981年第一次踏進內地到現在在上海定居轉眼已經快30年了。在這期間,我見證了國家、企業、人民的崛起和強盛。建設四個現代化的目標實現了!我的管理學博士學位也拿到了!中國企業經過30年的改革開放在世界舞臺上也站起來了!但是,在未來的30年中,中國企業要進一步在世界舞臺上與世界一流企業同臺競賽,贏得全世界客戶的信賴和尊敬,總是依靠低成本的製造能力和廉價的勞動力是不夠的,必須發展高價值的創新和服務能力,併發揮中國豐富的知識型人才的聰明才智和團隊戰鬥力。與企業的硬實力(如資產、資金、廠房裝置、渠道等)相比,軟實力(如智慧財產權、品牌、人才、文化、組織管理等)的提升,將是企業在新的知識型經濟中取得勝利的更為關鍵的因素。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組織能力的“楊三角” 前言(2)
組織能力的“楊三角”是我多年來結合學術理論和企業實踐,自主開發形成的組織分析和診斷框架,是系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